靳利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知識是基礎,興趣是動力,能力是工具。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幾個最重要的環節——抓住學生學習動力的開發,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學習中快樂,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學;愉悅環境;學習效率
語文新課改的實質就是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幾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使我認識到,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它們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在語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培養和發展其潛在能力。學生要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只有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主動性
想讓學生愉快接受教育就必須培養其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教師的教學效果顯著的原因就在于善于培養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千方百計地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初中生的年齡都在十一二歲到十三四歲之間,這個年齡段,好說易動是他們固有的天性。在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看起來紀律良好,秩序井然,實際上學生并不一定能把知識掌握。我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心理特點,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課上引入游戲,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變被動強制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二、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如果教師板著面孔講,講得抽象、干癟,學生只能聽得枯燥、乏味,漸漸失去學習興趣;如果講得幽默風趣,學生聽得輕松愉快、津津有味,那么就能使學生愛上這一學科。為此筆者時時刻刻都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樂學不疲,勤學不輟。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寬松活潑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高興快樂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正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修養,豐富知識。再者幽默也一定要與當堂教學內容有密切聯系,為課堂教學服務。
三、因材施教,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在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所教的班級中,學生的文化程度相差較大,在教學中,我正確對待這種差距,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縮小各種差距,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在教學中樹立“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觀念,克服以往只教“尖子生”,不想教后進生的錯誤做法。在愉快教學中,不僅注意培養學習上的“尖子生”,更注意對基礎較差學生的培養,除利用課余時間對他們多指導外,在課堂上也常有意識地安排他們與學習好的同學配合去說,通過耐心的啟發,充滿熱情的鼓勵,使其獲得知識、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動力。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逐漸把“要學生學”變成了“學生要學”。注重那些上課愛說話,愛做小動作,課后愛打鬧,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使他們知道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就是勝利,這樣也就變為樂學了。
四、美育心靈,增強求知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從閱讀中獲得美的享受,從分析中理解意境美,從寫作中領略情趣美,從美育中凈化心靈,產生一種愉快的心理去掌握新知識。
生活中處處有美,讓學生自己觀察、捕捉生活中的美、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彩,將人物、感情的美記在心中,在寫作中將真情實感自然地流露出來,從而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和質樸的寫作風格,達到增強求知的樂趣。
在幾年的課改實踐中,我在“快樂教學”中按照“進入快樂的情—投入高效的學習—獲得成功的快樂”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既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又提高了教學質量。給學生創造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快樂的天空中放飛自己。我相信學生會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作者單位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三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