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燕
摘 要:教有良法,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創設情境、親自實驗、角色表演、利用多媒體等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習成為樂事,讓學生樂于向學,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撥動童心;好學樂學
“好奇”“喜新”是兒童的天性,我在教學中就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用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創設了各種樂學的形式,撥動兒童心中那一根好學的琴弦,輕松愉快地學習課文,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創設情境,以趣激學
形象是情境的再現,在教學中,使學生進入其境,激起其情。將課文的內容以形象化,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如,小學語文第一冊《秋天》,是一年級小朋友初次接觸的一篇看圖學文,如果能根據兒童心理特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將會激發學生學文的興趣。為了讓學生欣賞秋天美麗的景色,從而知道秋天的特征,先讓學生看秋天景色的錄像,整體感知秋天的美景,然后準備一張活動的幻燈片,學課文時演示樹葉飄落,大雁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的情境。同時我還為課文配上了一段短短的優美的樂曲,教學時可讓學生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看圖畫,教師隨著樂曲指導學生欣賞兩次。第二次播音樂時,教師可隨著音樂節拍朗讀課文,學生靜靜地一邊看圖,一邊聽課文內容。通過看圖畫、配樂聽讀課文等充滿兒童趣味的情境導入法,把學生的感情帶到秋天的意境中,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親自實驗,突破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獲得知識的巨大動力。寓教于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核心。對于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文,教師在課前準備實物或模型制作圖片、卡片、實驗用品等,讓學生用眼睛看,用手摸,有時還調動他們的嗅覺和味覺,讓他們對課文內容有親身體驗,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是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如,《烏鴉喝水》一課講的是烏鴉想辦法喝到水的故事,說明烏鴉能積極開動腦筋,就地取材解決困難。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善于動腦想辦法。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是要學生理解烏鴉開始為什么喝不到水,后來喝到水的原因,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找了一個瓶口小的透明瓶子,裝了半瓶水,用紙折了一個烏鴉,又找來一些小石子。請一個學生上講臺上做了實驗。學生先演示烏鴉想喝水又喝不到水的情景,原因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接著,把小石子一粒一粒地放到瓶子里,學生親眼看到瓶子里的水漸漸升高,升到瓶口邊,演示的學生又拿著烏鴉到瓶邊喝水,讓學生仔細觀察,能不能喝到水呢?這樣,學生就從實驗上直觀看到烏鴉喝到水的過程。
這樣讓學生邊看邊講解,激起兒童的強烈求知欲望,進一步理解烏鴉喝水的經過及其科學道理,從而加深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三、角色表演,加深記憶
小學生都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教學、結合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情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我在教《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時,學生就把它表演得栩栩如生。這篇課文敘述的是小壁虎因為被蛇咬住尾巴,為了逃命掙斷了尾巴后,分別去問小魚、老黃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分別找出動物的語言、動作的詞語和句子進行感情朗讀。熟讀課文后請學生分別扮演蛇、小壁虎、小魚、老黃牛、燕子、壁虎媽媽。我拿出特制的頭飾,讓扮演者戴上,學生馬上來了興趣,在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使動物的特點進一步表演出來,臺上的小壁虎天真的表情,老黃牛老練、穩重,一邊甩著尾巴一邊回答的神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表演的學生還穿插了一些書中沒有的心理活動,把動物的性格特點、模擬動作、模擬神態惟妙惟肖地表演出來。在表演的過程中不但讓學生在興趣中鞏固知識,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更能發展學生的智能。
四、運用多媒體,感覺畫面
“百聞不如一見”,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親眼看到文中所描繪的畫面,感覺作者的情懷。
《荷花》一課有一段文字是寫作者的想象。“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著雪山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對于作者的想象,學生很難想象出是怎樣的舞蹈,但通過錄像的畫面,配上朗讀課文錄音,影和聲結合,就能領略作者的情懷。又如,《觀潮》一課,假如沒有去過大海看過漲潮和退潮的學生,在腦中就不能想象出是一個怎樣的場面,但通過看錄像,學生就像身臨其境,去感覺潮起潮落的情境。課結束了,大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教師可以運用創設情境、親自實驗、角色表演、利用多媒體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各種樂學中學習,激活童趣,使學習成為樂事,教學效率提高了,這樣便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何克抗.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孫衛國,祝智庭.現代教育新理念[J].媒體素養教育,2006(02).
(作者單位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張灣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