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會賢
摘要:新課標強調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培養出跟得上社會和時代的發展的人才。社會需要創新,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高中生正是初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黃金時期,而且這個時期的學生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有理性、有想法、有方法。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通過種種手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創新;創造性;思維;學習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呆板、單調,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也只是一味地給學生講述教學書中的內容,學生與只會讀書的機器沒什么兩樣。這樣的教學方式會束縛住學生的思維,不會對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予關注。因此,學校也在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進行著改革,以合理的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他們的自身整體素質。語文教學則是以培養學生的交際和表達能力為主。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挖掘語文中的深層內涵,會慢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一、語文教學現狀
雖然新課改已經進行了好多年,但受傳統影響,仍然有一些教師的教學仍然以考試考點為為主要教學方向,讓學生死記考點和反復讀背考試范圍內的文章。語文的概念并不是死記考試重點和相關考點,但是長久以來的教學會磨滅了學生的想象力。
其實,在課堂上,師生互動也是關鍵,與教師交流會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到文學中的高深內涵。而傳統教學教師以板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也是一直以筆記的方式理解,無法結合自己的理解,更不用說深入思考了。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就不能一味地注重應試教育,要長遠地考慮,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和具有強創造力的人才才是語文教育的目標。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發現這樣的語文教學并不能達到開設語文課堂的本來初衷。面對這些教學上的不足,我們在為之擔憂的同時,努力想出解決措施才是最正確的辦法。那么,如何改革現今的課堂現狀,怎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創造出適應科技和經濟的創新型人才呢?以下是筆者根據教學實踐得出的一些做法與看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成效,先就要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愿意對優秀的文章本身進行思考,培養自身的思維能力,愿意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這樣的好習慣的養成,讓學生能以一種創造的思維對待其他事物和問題。學生興趣的激發是有很多方法的,這里不一一列舉,但是教師一定要遵循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親自去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感受知識的生成及成功的體驗。
2.營造輕松課堂氣氛。無數實踐證明:學生處在一種輕松、民主的學習氣氛中,學習效果會大大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用各種教學手段、方法,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敞開心扉,以輕松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3.提出開放性問題。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比如進行一些開放性的思維訓練,沒有固定的正確答案。讓學生根據已知發揮想象,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答案,這樣的思維訓練,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提高創新意識。教師在設計訓練題目時,要注意答案的合理性與針對性,可以讓學生進行交流合作,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取長補短,進行思維火花的碰撞,產生創新思維靈感,教師也要注意對學生的思維加以正確指引,少走彎路。
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愿意、善于聽取學生的意見。傳統的教學使得教師的權威感十足,但是也大大限制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萌芽,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溝通,善于聽取學生意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努力挖掘自己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5.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想象,提高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教師在平時的考試時不要固定在應試教育的框架內,而是要在考試卷上多出現一些創新題,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框架,能夠發散思維和想象,寫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讓學生學會在對待問題時不是僅以應付考試的心理而是從不同層次和方面尋找思維突破點,而正是這種創新試卷才能保證學生的思維是靈活的,具有創造力的。
綜上,在現行階段,高中語文教學中注重應試教育還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但要對這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多地注重開放性教學,與學生互動,聽取學生的想法,讓學生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力,營造出一個積極提問、師生能隨時互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放開心靈,主動探索、主動求知,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充分發揮主動性,主動去創新,逐步地培養起自己的創新能力。這樣,以培養創造性思維為主的語文教學才是教育教學以后發展的方向。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