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紅
摘要: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政治科目的考試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過程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也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政治教師也要從思想根源上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式,使政治教學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切實提高政治課堂效率。
關鍵詞:素質教育;政治;教學方法
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上級主管教育部門對于中考政治考試內容以及形式進行了革新,考試內容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過程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知識點只是考查學生能力和思維的載體,考試形式已經在逐步地走向完善,這就意味著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也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并且已經跨出了可喜的一步,當然這也對廣大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該及時地認清教育形式,從思想根源上,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式,使政治教學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教師要從根本上、從思想觀念上對素質教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只有在思想觀念上對一個事物有了深刻的認識,才會在行動上予以及時的踐行。所以,新的素質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帥作用,只有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才能積極地摒棄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傳統觀念的支配下,有的教師把思想政治課當成可有可無的副科,認為思想政治課只需要給學生畫一畫重點,然后要求學生背下來,就可以考試得到高分。還有的教師認為授課過程好壞無所謂,只要對學生抓緊一點,就能出成績。而在這些不正確觀點的影響下,學生也把思想政治課當成不重要的學科,只把精力放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科目上。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已經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課在中學階段的教學地位,對政治教學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為了適應新課改以后的教學形式,教師教學觀念要轉變。政治教學在以人為本的同時,還必須要強調政治課的真理性和意識形態性,注重政治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說明了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必須拋棄舊的教學觀念,教學不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社會、對國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我國的國情和政治制度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牢固樹立為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的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方法,比如,思想政治教學與社會新發生事件接軌,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觀點,探討新發生的事件中蘊含的道理,而且形式上也非常新穎,采用雙方辯論的形式,形式新穎活潑,引人入勝,趣味橫生,使枯燥的教學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辯論現場,學生感覺政治課不再是嘮嘮叨叨的說教課,而是充滿趣味的新課堂。還有的教師把多媒體應用到教學當中,例如,剛剛開過的十八大,教師們就利用電腦網絡這一日漸普及的工具,讓學生觀看實況,并讓看完之后,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大討論,學生情緒高漲,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自己對于十八大的認識。這樣,不但教師了解了十八大的信息,學生也了解了相關情況,大家都緊跟時代的脈搏,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教師可以認真借鑒別人新進的、已經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形式,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一定會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
二、教師要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強調自主學習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學生必須要改變過去被動的應付式、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親自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同時要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環境問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當地的環境進行一次考察,并且寫成調查報告,分組討論環境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并鼓勵學生找出保護環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僅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使他們真正做到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達到使學生牢固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突破學科本位意識,加強學科之間的交流
傳統政治教學往往僅局限于本學科,這就嚴重限制了政治教學的寬泛性,使學生的眼光變得短淺、窄小,但是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學科都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它都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硬生生地把政治教學獨立于其他學科之外,是一種不科學的態度,是一種錯誤的教學方式,阻礙了政治教學的發展和進步。新課改要求打破這一局限,強調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以及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因此政治教師在抓好業務水平的同時,應該廣泛涉獵各科知識,尤其是歷史知識,再講政治理論時,可以利用歷史事實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以增強說服力。
比如,政治課的觀點,一種新的制度代替一種舊的社會制度,需要長期、曲折、復雜的斗爭過程。要想使學生對這一觀點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就可以利用我們新中國的歷史變遷來說明,因為學生通過電影電視等渠道,已經對我們新中國誕生的過程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甚至對一些歷史事件都非常熟悉,所以利用學生熟悉的歷史事實來證明理論的正確性,就具有非常強的說服力,使學生感到理論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說教,而是有事實為依據,有證據為支撐的事實。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互相交流,也可以互相提高教學能力,互相借鑒教學方法,互通有無,共同提高,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重要途徑,這也是作為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綜上,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積極地學習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學習、補充自己的業務知識,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提高政治課堂效率,使學生在新時期的學習中,不但使自身得到長足的進步,也能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