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
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強調三維目標的實現,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三維目標的提出是針對當前素質教育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因為在我們舊有的教學模式下,往往把成績放到第一位,只是關注學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美育、體育等各個方面的均衡發展。其中美育教育更是被很多教師所忽視,那么作為教師來說,如何結合學科特點在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呢?
愛因斯坦曾這樣說過:“教學中無論是運用課文中的美的東西去感染學生,還是教師用組織教學的藝術美作用于學生,都能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讓學生將學校規定的功課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發揮課堂教學的美,能提高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意識,提高學習興趣,領略成功的喜悅。在融洽的教學氛圍中,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取得教與學的最佳效果。
英語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國際性語言,本身就具有語言美。在英語教學中,適當融合對語言的欣賞,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的理解,更能加強學生對英語的喜愛,激發學習興趣,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一、更新觀念,注重美育
傳統的教學中,人們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美育的滲透。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凡是學校所有的課程,都沒有與美育無關的”。英語學科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審美因素,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成為感受美和享受美的過程。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養。只要教師善于發現和把握契機,英語教學就會在學生美育教育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二、在教學藝術中滲透美育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努力提高教學藝術,使學生每節課都能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與美為伴,發現美,感受美。實踐證明,教師端莊大方的衣著,親切自然的教態,幽默生動的語言,美觀工整的板書,生動準確的展示,無一不在向學生傳遞著美的信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心靈。所以,進行美育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三、挖掘英語美的因素
1.英語的語言美。英語是一門樂感性極強的語言,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的語言美滲透美育教育。課堂上,標準地道的英語錄音和教師流利的英語表達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學好英語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努力用英語為學生創設學習環境,還注意引導學生感受英語的語言美,指導他們掌握不完全爆破、意群、連讀、音的同化與失音、句子重音及語調等方面的語音知識,要求每一名學生都要認真聽,注意模仿,用心記憶,堅持反復訓練和提高,用英語的語言美促進學生學好英語。
2.英語的藝術美。英語的書寫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一行行工整清晰流暢的英語字母,寫在紙上就是一頁頁清新優美令人賞心悅目的書法作品。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的這個特點,引導學生認真練好英語書寫,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復,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3.英語的內容美。有人說:“能夠塑造美好心靈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在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因素,充分挖掘英語學習內容中的美的因素,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英語中的美無處不在。在學習過程中,這些美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成為滋潤學生心靈的沃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
四、通過多種形式滲透美育教育
1.用英語創設美的環境。美好的環境可以令人身心愉悅,而美好的學習環境就更對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中國人學習英語最缺乏英語環境,如果能到英語國家去學習英語當然好,但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實現的。因此,創設一個有利于學習英語的環境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在我的倡議下,師生共同動手創設了一個充滿美的英語學習環境。比如,我將表現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東西,如地圖、格言、諺語、短詩、生活習俗照片等貼在墻上,在教室內的物品上貼上英語單詞卡片,還開設了“學生英語作品展”“英語圖書角”,英語課前在教室里播放英文歌曲等,將教室布置成了美麗的“文化小島”,寓語言學習和語言體驗于生活之中,使學生身處教室便有一種置身于英語文化之中的感覺。
2.讓美在英語歌曲中跳動。英語歌曲對于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是多方受益的輔助學習手段。它融英語語言學習與娛樂于一體,既可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審美情趣,又可輔助學習語言詞匯,不但能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調節課堂的緊張氣氛,使教與學在積極主動、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
3.通過競賽讓美在課堂流動。有競爭才有活力。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英語的美感,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的聽、說、讀能力的發展,我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例如,聽力競賽、朗讀比賽、口語比賽、英語故事競賽、英語書法比賽等,不但讓他們在競爭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在競爭中不斷成長和進步,而且通過自己的積極準備和觀看大家的精彩表現,深刻感受到了英語這種語言本身所具有的音樂般的美感。為了自己的學習小組的榮譽,學生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齊心協力,積極參與,學習熱情高漲,取得了“一石多鳥”的效果。比賽后,不少學生感嘆某某同學的英語說得真好聽,希望自己也能學好英語。是啊,美好的事物誰不向往呢?讓學生感受美并且追求美好的事物不也正是我們教書育人的目的嗎?
總之,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英語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我們要強化美育意識,充分挖掘英語中蘊含的美育因素,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育教育,讓美在英語教學中綻放光芒,努力把學生培養成不但有知識有能力,而且善于發現美和欣賞美,具有審美素養的人。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