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時輝
《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強調寫作要有真情實感。而眼下的中學生大部分同學怕寫作文,學生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造成這種局面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生的情感枯竭。
情感,是作文的動機。學生作文的第一難關就是打不開思路,即使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也往往無話可說。這是什么原因呢?固然這與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因素有關,但更重要的是他們缺少一種內在的動力——情感。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特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情感和詞語?!边@種高漲的情緒是帶有一種沖動性的情感。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一、開放師生關系,建立釋放情感的平臺
“閑暇出真情”,有研究顯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時候是真情釋放的最佳條件。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建立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以保障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由過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轉變為引導式,由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教材內容去制訂教學計劃,選擇教學方式。
師生關系是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是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地對待學生,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關心他們、愛護他們、信任他們,學生才能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走下神圣的講臺,走到學生中間,用自己的情感來調動和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用自己的語言、動作、姿態和眼神把情感傳遞給學生,用飽滿的激情引導學生開啟自己的內心世界,去思考和搜尋那些曾經震撼心靈深處的經歷往事。然后進而引導學生將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和生活的感悟經過加工、釀造、整理,用語言文字表述于卷面上。我想,這樣的文章才具有真情實感,才更感人,才具有生命力。
二、豐富內容,激發情感
許多教師有這樣的經歷,作文題目明確以后,作文指導中讀適當的優秀范文,然后再讓學生打草稿,有許多學生很容易依葫蘆畫瓢,照著例文去寫,教師讀一篇范文,他們便寫出和范文相差無幾的文章,讓人感到哭笑不得。這種情況的出現,多因學生接觸面較窄,對社會了解較少,動手能力較差,難以從生活中獲得直接感悟。教師可從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廣開思維,例如在教學一篇話題為“弧”的作文中,此文題為開放作文,思路開闊,但學生想得最多的是彩虹,然后寫出了“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的主題,立意雖然不錯,但寫的學生一多,就覺得不新鮮,我開導學生積思廣益,打開思緒大門,暢想與“弧”有關的物體,默默奉獻的橋,足球的弧線,父親越來越彎的背,炮彈劃出來的痕跡等,學生的思緒一下子打開了,由橋聯想到奉獻精神,由足球聯想到拼搏和汗水,由父親越來越彎的背想到父愛的深沉和生活的艱辛。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就如雨后春筍一樣,如果不是教師的合理指導,就不會有這樣豐收的景象。
三、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情感
傳統的、教條式的作文教學模式,帶給學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懼與反感,學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題目。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情感體驗是空白的,沒有心靈上的體悟和震動,根本進行不了情感教育。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教學形式往往是先審題、列提綱、寫作文、修改、抄正等。這往往缺乏生氣,且教學與其它學科間的教學關系脫節比較嚴重。隨著新大綱的實施,學科間的教學相互滲透,而且關系將更加緊密。如在寫人作文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時通過“猜猜她(他)是誰”活動(注:由一名學生班中學生的一些外貌特征或言行舉止,其他學生猜),大大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而在開始寫作時,我就運用“為文添畫”的形式,讓學生為自己所寫的人畫一張肖像畫,這也可以體現學科間的相互滲透性,所以,在作文的教學中運用各種有趣的寫作形式,會大大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四、正確引導,培養美感,提高修養
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喜歡一些新奇的事物,而且對于新的觀點、新的事物能夠很快地接受。但是他們的分辨能力差,面對網絡時代大量的信息,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加以選擇,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污染和誘惑。作文是一個人心聲的體現,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反應,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如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為話題作文,題目無論怎么變化總是與我們的生活大背景相關。如何看待挫折?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同樣是失敗,有的人能笑而對之,有的人卻仿佛一切都墜入了黑暗,仿佛失去了整個世界。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教育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挫折,以審美的情趣欣賞人生,保持平和的心境和穩定的情緒,正確地認識社會、人生和自我,追求高尚的情操,文章才能有更高的審美價值。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閱讀歷史著作、文學名著、偉人傳記,、進行情感教育。
五、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體驗
陶行知先生說:“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離不開生活?!弊魑牟荒苁菬o本之木、無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創作的根本和源泉,因此,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情感?!币虼?,要想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素材,教師就要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自然和生活中,深刻領悟。感受大自然的壯觀,感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發現身邊的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建立積極向上的情感。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中,體會父母為家庭幸福生活而奔波的勞累,使他們產生感激之情,通過做家務等為父母分擔勞務。這樣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六、在作文評講中激發情感
批改是作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批改作文最為普遍的形式就是評語。評語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欲望,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評語的設置。首先,評語要誠懇、認真,要讓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己作文的重視。其次,要充滿鼓勵和希望,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精彩的詞匯、標點都要及時肯定。事實證明,只有在肯定學生成績的基礎上然后指出不足,他們才樂于改正。也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寫作激情。教師不能用一些語句不通、內容不具體、語言不生動等讓學生摸不到頭腦的、抽象的詞語來評價,這些評語只會讓學生對于寫作望而卻步,喪失興趣和欲望。
另外,對于學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問題,我們在評語中要給予親切的關注,用真誠的愛心去感染、教育學生學生,這一點尤為重要。葉圣陶先生曾經把作文與做人聯系在一起,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在這方面的嘗試還是不夠的,但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心,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情懷,我們就能夠如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七、體味成功,分享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毙睦韺W研究告訴我們:人的任何活動都有一種企求達到成功的愿望,對于學生,哪怕是取得了一點點成績,教師都應及時表揚,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定然取得更大的進步。教育心理學表明:一個成功常會導致另一個成功,多方面呵護那些成功的小花,就能調動學生習作情感,逐步進入一種樂寫的佳境。
在作文教學中,我的要求是,要讓“每位”學生都品嘗成功的美酒,又讓他們不滿足自我,不斷跨越新的高度。
1.利用選編班級優秀作文集讓學生體驗成功。每當學期結束時,學生都有意向特殊的假期作業——選編出本學期班級的優秀作文選。學生集體評議,共同策劃,分工負責,大多數學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作品。因此,它讓每位學生愛不釋手,可謂喜洋洋者矣。
2.利用報刊雜志讓學生體驗成功。我鼓勵學生自己向報刊雜志投稿,告訴他們,“發表”不是目的,投稿本身就是一種提高,并給他們講述一些名作家“屢敗屢戰”的軼事,從而使學生端正心態,熱情不退。當學生作文公開發表時,我便讓學生在家長會上朗讀,這對學生及家長觸動很大,學習競爭的良好氛圍不知不覺地就形成了。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