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有美
摘 要:數學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將數學課堂打造成生活化的、情境化的課堂,最終實現高效而輕松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不能依賴死記硬背,而應以理解為基礎,并在知識的應用中不斷鞏固和深化。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教師應注重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與學生學科知識的聯系,組織學生開展實驗、操作、嘗試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抽象概括,運用知識進行判斷。因此,教師要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創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教學《認識時間》時,由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將表盤拿到了教室,讓學生在熟悉的、直觀的展示中理解本節課的知識,既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找到學習的樂趣。
二、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探究數學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總認為小學生受到太多的限制,自主能力較差,缺乏主動性,所以,我們的數學課堂基本上呈現的都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創設與生活有關的問題情境,優化課堂結構,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真正地實現高效課堂。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時,軸對稱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0、1、2、3、4、5、6、7、8、9這10個數字中有幾個是軸對稱圖形?生活中的無把手杯子,書本,排球,足球,籃球,羽毛球拍,燈,柜子,風扇,凳子等是不是都是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之所以會對數學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彼裕處熞獜默F階段學生的特點出發,結合教材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最終,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孫愛琴.如何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9).
(作者單位 貴州省石阡縣坪地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