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華


摘 要: 校企合作被認為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校企合作中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本文以杭科院為例,從校企合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塊化課程建設、以工作室方式加強校企合作、通過校企合作構建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介紹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網絡商務方向)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411”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該模式能提高學生的首崗勝任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并為學生后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校企合作; 電子商務; 實踐教學;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06-58-02
"411" training mod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put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Hangzho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He Zhen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Hangzhou Science & Technolog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1400, China)
Abstrac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it is also the inevitable demand of developing occupation education,but it has a lot of problems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is article, I introduce the mothod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from professional objectives and modular courses, Studio to improv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Then, I put forward the "411" training mod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model can improve the competence, career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the innovation of students,and can be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of students.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commerce; practice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0 引言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校與社會各部門緊密合作,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必然選擇[1]。對于高職院校,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對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和服務地方經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一些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加強了與企業的聯系與合作,人才培養質量有了顯著提高,學校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在合作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學校參與校企合作層次淺,深度不夠,大部分學校只是通過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或為教師提供下企業鍛煉機會,而能夠讓企業真正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的學校并不多[2];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缺乏熱情、合作層次淺,大多數企業只是為學生提供頂崗實習崗位,為教師提供實踐場所;學生參與校企合作滿意度不高,效果不佳,大多數學生覺得在企業實習就是在給企業充當廉價勞動力等[3]。
筆者結合在本校的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和體會,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 解決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主要措施
為了達到校企多元化、深層次合作,我校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網絡商務方向)自2009年招生以來一直在進行努力探索,力圖與企業進行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模式等多方面的合作,在這三年過程中,我們不斷進行新的嘗試,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
1.1 實施校企合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塊化課程建設
我們與企業進行相互融合式合作,在教育過程中,共同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和建設模塊化課程。
我院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把握杭州市打造“電子商務之都”的發展形勢,把“網絡商務方向”作為專業建設重點,要求學生具備網絡商務技術服務能力、互聯網營銷能力、網絡商務平臺的應用能力、信息檢索與處理能力。通過市場調研,我們把專業的主崗位定為網絡運營商務專員,輔崗為網站編輯人員。
在課程建設上,我們圍繞校企合作共建模塊化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開發過程中,以工學結合、實崗實務為特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緊密聯系實際崗位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同時,將職業道德評價體系進行量化,融入到每一門專業課程的評價體系中。在課程中引入企業專家作為校外兼職教師,這樣不僅可以對課程質量進行監控,而且有利于學生提前進入工作狀態,為學生今后的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以工作室方式加強校企合作
為使學生盡早接觸工作崗位,增強感性認識,培養、鍛煉學生綜合技能,提高實踐動手能力,我們按照整體設計、分階段推進的原則,于2010年6月建立了“雛雁工作室”,工作室采取企業化運作模式。“雛雁工作室”的整體運作功能是將職業技能、創新精神、企業文化、職業道德融為一體,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通過聘請企業專家講座進行職業啟蒙教育,通過社團活動和后續的技能大賽發展學生技能,通過綜合實訓對學生進行崗位熏陶,通過創業大賽進行創業孵化學生創業項目。實施工作室制度極大地調動了各方積極性,首先,對于學生來說,工作室給予了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特點、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專業方向的自由,我們在有限的空間內提供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效果明顯;其次,對于教師來說,有利于教師的個性發揮、教學積極性的提高、責任制的建立和市場理念的形成;第三,對于企業來說,工作室既為企業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資源,又為企業提供了生產基地,節約了成本,創造了效益。通過工作室的建立,全面檢驗了專業教學效果,提升了實踐教學的針對性,為校企互動、師生互動、學生與企業互動搭建了平臺。在校企多方的努力下,該工作室運行良好,09級畢業生中已有二名學生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1.3 通過校企合作構建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職高專職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校企合作作為一種新型的實踐教育模式,在實踐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對提高學生的理論學習、實際工作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及實踐能力,培養他們成為服務于社會的應用型人才。
為此,我們構建了基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的“實崗、實務”實踐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和就業水平[4]。該模式從09級學生中開始試行。在前四個學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必要的專業基本知識教育,接著根據行業發展和企業要求進行一個學期的專業技能訓練和崗前培訓,最后一個學期進行頂崗實習,形成了“411”教學體系。該體系特點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專業培養目標,打破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突出專業培養目標所必需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
在該體系下我們增加了實訓及實習課程在整個課程中所占的比例,把學生第一次實習安排在大一暑假,實習企業在佑康集團,主要目的是讓經過了一年專業課學習的學生初步融入實際生產環境,讓學生了解社會,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并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及理論與實踐差異,以便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查漏補缺。把第二次實訓安排在大三上半學期,讓學生用10周時間進行電子商務創新創業課程實訓,目的是讓學生深入了解企業文化、運作模式、生產環境,更好地定位自己,讓學生邊做邊學,既提高學習效率又累積了工作經驗。把第三次實習安排在大三下半學期,主要是頂崗實習,目的是為畢業求職做最后準備。這樣穿插地安排實習和實訓課程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畢業后的首崗勝任能力。
以第五學期開設的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實訓課程為例,我們以“實崗、實務”制的應用實施為主線,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和學生的個人選擇,把學生分配到各個合作企業進行課程實訓。讓學生在“實崗實務”下鍛煉技能,提高企事業單位需要的網絡營銷、客服、美工及物流配送等方面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表1是信管10級學生在每個企業的學生人數分布情況。
表1 信管10級學生實訓人數分布表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首先讓企業專家來校進行崗前宣講,讓學生對企業文化,企業運作模式,企業制度,企業要求、崗位職責及崗位需要的技能有初步而系統的認識。然后由實訓指導老師帶隊進入相應的崗位,或由學生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后正式進入實訓階段。第三步也是實訓最關鍵和實質部分,讓學生深入接觸與電子商務相關的企業,進行課程實訓。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及時向教師和企業負責人尋求指導和幫助,累積社會工作經驗。
在課程實訓中,我們建立了企業負責人(導師)、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機制和多方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在此體系中,教師根據企業負責人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具體考核和指導,同時根據學生的反饋與企業導師進行橫向溝通,最終促進教學效果。同時,我們將職業素養評價納入評價體系,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拓展評價共同組成學生企業綜合實訓的評價因素,對學生進行合理、完整的評價。考核過程中我們強調對學生創業過程的質量監控,根據學生的工作態度、完成質量、任務完成的及時性來記錄成績,同時結合勞動紀律、團隊合作等表現進行綜合打分,全面考核和評價學生。學生的成績主要由企業專家評分和實訓指導教師評分兩部分組成,主要依據是實訓鑒定表、實訓記錄表和實訓總結報告,要求學生每星期完成實訓記錄表和實訓鑒定表。實訓記錄表主要記錄學生一個星期以來的工作表現、心得體會,實訓鑒定表主要包括實訓單位評價、實訓教師評價等,并由實訓單位負責人簽名(加蓋公章)認可。實訓結束后的企業專家評分主要根據實訓鑒定表中的實訓單位評價,包括對學生的工作態度、勞動紀律、專業能力、工作能力、基本素養、溝通能力、協作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考評。
以下是具體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⑴ 教師定期對學生的課程實訓情況進行考核,并開設座談會,了解學生工作學習的實際情況;
⑵ 企業負責人定期對學生的工作量進行統計與考核;
⑶ 學生負責人定期向實訓老師匯報整組學生的實際情況。
圖1 多方參與教學質量保障圖
通過該門課程的綜合實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首崗勝任能力和崗位遷移能力,為學生后續的頂崗實習和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大部分學生實習內容和頂崗實習崗位與電子商務行業相關,我們對信管1001兩個班50位學生發放畢業生頂崗實習跟蹤調查表,回收有效調查表48份,這48個學生中從事網絡推廣30人、網站編輯14人、其他工作4人。調查結果顯示,專業切合度較高。
3 結束語
本文從校企合作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模塊化課程建設、創建工作室、構建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介紹了杭科院信管專業(網絡商務方向)探索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實踐表明該模式的教學效果較好。通過對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基于校企合作的“411”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使我們相信校企合作是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今后我們要繼續探索校企合作新的有效途徑,密切與企業合作,實現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為學生首崗勝任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曉艷.加強校企合作促進高職教育發展[J].價值工程,2011.9.
[2] 嚴謹.關于校企合作中工學結合問題的思考[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
校學報,2009.3.
[3] 趙云霞,史洪云,魏玉潔.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
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7.1.
[4] 陸亞文.基于實訓創業平臺的“實崗實務”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
計算機網絡商務方向[J].電子商務,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