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摘 要]在中等職業學校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突出強調了校本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作用和重要意義,從制度層次規范了校本課程的設置和開發,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課程體系,使課程結構更加合理,更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對于齊齊哈爾林業學校而言,如何通過開發校本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對政治學科做到真學、真懂、真信,是齊齊哈爾林業學校的政治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基礎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校本課程;政治;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6 — 0152 — 02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校本課程,當前往往認為“是學校與教師在職業實踐中,以政治教師為主體,依據自身的教育哲學與課程信仰,在充分整合和開發本?,F有政治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學生、高校課程專家、學生家長以及關心支持教育的熱心人士共同參與,旨在滿足本校學生學習政治、應對就業、對口升學的客觀需要,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所開展的具有政治學科特色、帶有自身辦學特點與文化特色的課程開發活動?!遍_發出滿足中職學生學習需要、符合辦學定位的政治校本課程,不僅是政治課程的執行過程,也是一個課程重構的過程。要推動齊齊哈爾林業學?;A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助力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促進齊齊哈爾林業學校辦學質量的根本性進步,必須找出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把握教育規律、探索政治校本課程開發的策略,進而推動課程理論實踐的豐富和理論的深化。
一、 對開發中職學校政治校本課程開發的認識
開發中職學校政治校本課程,能夠使政治課程更好地適應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從而真正實現政治課程在學生發展過程中,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基礎。開發政治校本課程有助于提高政治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自主性,有利于齊齊哈爾林業學校文化課教學質量的持續提高。在課程改革之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政治課長期實行的單一課程體制,在教學體系中處于尷尬境地,學生往往偏重于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了政治課,所以長期以來教師對教學的創新意識不強,已經習慣于舊有的教學模式,被動地講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統編教材,因此對自行設計與實施政治課程持消極態度,對于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認識,因此導致了在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過程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缺乏外部的課程開發方案的參考,在開發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因此,在缺乏課程開發經驗的情況下,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必須從本校自身特點和辦學定位出發,綜合考慮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在不斷調整和完善中形成本校特色。
二、中職學校政治校本課程開發的實施策略
為了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齊齊哈爾林業學校本著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原則和“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考慮學生的興趣、需要與經驗,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獨特性,開發了政治校本課程《核泄漏離我們有多遠》。引導學生了解核電安全,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引導中職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得到發展。這一課程具有全員性,即面向全體學生、全校所有文化課教師參加,為每個文化課教師搭建了鍛煉自我的平臺。
《核泄漏離我們有多遠》校本課程開發從2012年初開始運作,本課程開發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歷史上的核泄漏事故(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蘇聯Y級667АУ型戰略導彈核潛艇K-219號沉沒事件、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件)、(二)核泄漏造成的生態災難(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福島核電站為例)、(三)如何防控核泄漏。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多次召集任務布置會,廣泛征求教師和學生的意見,力爭體現務實性和可操作性。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學校要求教師上好校本課。在上校本課時,采取教師講授與學生研討、體驗為主,在課堂上播放紀錄片,學生要根據課程主題,自己確定的研討內容、制定自己的研討方案。如“蘇聯Y級667АУ型戰略導彈核潛艇K-219號沉沒事件探析”研討活動中,教師播放紀錄片,放映結束后主持學生研討:為什么蘇聯核潛艇事故不斷?學生研討時是以組為單位的,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課程內外的研討活動,使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文化知識真正得到運用,使學生不僅在校學到了技能,更學到了文化,不僅做到了實踐能力強,而且做到了自主學習能力強。
課程方案要求學生研討結束后,要把研討成果匯編成冊,寫出研究報告,要求教師真正上好匯報課。上匯報課時,要舉行研討匯報。學生把研討的收獲分別向老師和同學匯報,大家互相借鑒,互相學習,也可以說是資源共享,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如果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有人提出新的問題,匯報組不能給予解答,這樣,學生就帶著新的問題,繼續進行深入探究,然后把研究的結果匯報給大家。這樣學生的實踐研究活動還具有深刻性、反復性和磨練性。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造成的生態災難”研討匯報時,有學生介紹對歐洲國家造成的污染的、有結合電影《變形金剛3》的情節介紹對切爾諾貝利當地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有介紹蘇聯政府的救災措施的、有介紹切爾諾貝利現狀的,有介紹切爾諾貝利當地居民的現狀的。針對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參加匯報的學生進行了第二次研討與匯報。課程方案要求師生互相評閱。政治教師負責收集學生的研討材料,師生共同進行評閱,分成優秀和良好兩部分,都上交課題組。課題組進行評閱后,再舉行總結會,對各專業、班級的活動情況進行肯定或提出意見。課題組從優秀部分中挑選出優秀材料裝訂成冊,以此為依據,開發出校本教材《核事故離我們有多遠》。
在校本教材《核事故離我們有多遠》的編寫過程中,齊齊哈爾林業學校注重本學科的橫向統整。以校本研討課《蘇聯Y級667АУ型戰略導彈核潛艇K-219號沉沒事件探析》為例,將政治學科的國際政治、當代歷史融為一體,讓學生切實去感知國際政治常識和當代歷史,有機會直觀地認知國際關系,使學生對文化課特別是政治課的興趣大增,較之開設校本課之前,上課出勤率增加14.5%。
學校本位的課程統整中,齊齊哈爾林業學校作為課改各個方面措施的具體實施者,在學校本位的課程統整中,建構以豐富學校課程體系、改進課堂教學方法、營造濃厚的課程發展氛圍為焦點的校本課程開發實施策略。在校本課程《核事故離我們有多遠》注重課程的橫向統整,即在校本課程中發揮政治學科的基礎學科優勢,進行學科之間的有效統整,在課程內容上借鑒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物理》、《語文》,帶動了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課,使文化課與文化課之間、文化課與專業課之間實現了互動共進。
齊齊哈爾林業學校在校本課程《核事故離我們有多遠》開發過程中,積極落實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以校本課程開發為切入點,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使一批年輕教師脫穎而出,推動了學校辦學的特色化發展。校本課程開發已經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每一個方面。師生互動的學生管理、師生互動的課堂,從而形成了更為豐富的辦學特色,在激烈的辦學競爭中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出路。
三、 中職學校開發政治校本課程的作用:提升教師科研能力
政治校本課程不僅能夠提高中職學生的文化知識,而且對學生的整體知識結構、思維方式乃至人生理想都有重要的幫助。開發政治校本課程的目的在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成為自己所教的學科的研究者,著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了解學術動態,及時把新的、有價值的理論方法補充到教學之中,用扎實、新穎的內容牢牢地吸引學生。國外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特別強調教師的研究能力,認為“理想的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經常需要有高度的創造性。”假若教師在自己所教的領域內缺乏較深造詣,或者僅僅滿足于現有知識而缺乏求知精神的教師,都無法扮演知識傳授者,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和創造,為此,要求教師不應僅僅滿足于上好課,應在授課之余,致力于科研和課題開發。為達到自身知識結構的更新,理論修養的加強,授課能力的培養完善開拓有效途徑。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不能把重點放在教學內容之外,而應當在教材范圍內,并且研究要突出重點,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某一專業和方向上進行較深入的探索,不能力量平攤,大海撤鹽。政治課程的廣博性特點,決定了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就某一問題深入研究。要使平時積累的面上的各種學問,為重點研究對象服務,做到點面結合,一專多能。
教師具備教學科研和專業探究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師具有鮮活的教育教學的問題意識,而這正是教師課題研究的生長點與出發點。而且教學中教師結合自身科研的實際經驗現身說法,把自己科研成果,科研的方法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掌握分析、研究方法、技巧和思路,讓學生在政治課程的汪洋大海中學會捕魚而自食其力。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同步關系??蒲锌梢愿倪M教學、教學反過來也可以促進科研。科研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增加教學的時代感、前沿性,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學中的遺漏、欠缺又給我們警策,逼迫我們去研究解決,問題解決以后又可以服務于教學,如此形成良性循環。
新時代中職學校政治學科教學要求教師不論是進行教學活動,還是進行教學研究活動,都必須具有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能力。在教學改革和發展建設的實踐過程中現代技術與教學、教研活動的結合是時代的必然。教學手段上,教師要積極實踐。要能制作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教師要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武器,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方面充分發揮現代教學的特殊功能。教學中,根據政治課程教學的重點、難點的需要設計并制作精美的課件。在現有條件下引進新的現代教學觀念,制作了有聲有色,繪聲繪影的課件。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當然,教師應該深知,教育技術的應用是為了增進教學效果,決不是為技術而技術。教學中應該注重技術和內容的平衡。一方面,教師要積極致力于教學手段的適時更新;另一方面,盡量不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就教學方法而言,政治課程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歷來注重教師面授,注重課堂上的啟發教學和師生之間互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雖然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是決不可以喧賓奪主;課堂上,一定要重視以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來組織教學??傊?,教師要以身作則,從各個方面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素養,適應新世紀的教育環境,順應教育發展的要求。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