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年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美育滲透其中,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審美能力,而且對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詳細分析了美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美育;滲透
美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素質教育與美育滲透其中,對挖掘語文教材的審美因素、將傳授知識與培養綜合素質結合起來,發揮學生的欣賞美、發現美、感知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們就詳細分析素質教育和美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實施策略。
一、美育對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有重要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將全部情感投入的每一節的語文課程中,并盡可能地讓學生融入語文課內容的情境中。然而,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最重要的就是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盡可能地做到:或如珠迸玉碎、飛流直下的高山瀑布;或如千里奔騰、洶涌咆哮的激浪長河;既要揮灑得淋漓盡致,又要揭示得鞭辟入里;既要演繹得妙趣橫生,又要描摹得繪聲繪色[1]。在課堂中,語文教師所表達的語言要有一定的繪景與傳聲能力,能夠讓學生感覺所學的內容影像就在眼前,所學的內容聲音就在耳邊。這種語言妙趣橫生的表達與語言激越高尚的流露,就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或者一篇優美的散文一樣,帶給人一種藝術享受。在這種情況下,若再配上語文教師豐富的表情變化以及完美的動作和手勢,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沒有知覺的情況下受到美的熏陶。
二、美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美的教育與熏陶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那種由于語文課文內容的起伏與波瀾而讓學生產生的強烈感情流動;“于不疑處激疑”所帶給學生的那種欲罷不能的競爭意識與濃厚興趣;創造一種能讓學生流連忘返、學而不厭的感情氛圍等等,這些都能讓學生在興趣與愛好情境中受到教育[2]。像有些語文教師會別出心裁,緊扣語文課本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個完美的學習環境,或朗誦一首詩歌,或欣賞一篇時文,或講一則新聞報道或者一段笑話等,通過這種匠心獨運的導入,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得以激發,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有些語文教師會通過幻燈片、錄音、錄像以及音樂等多媒體教學方式來為學生創造一個美的情境,確保學生能夠在語文文章內容中領會美、體驗美、把握美,最終陶冶情操,吸收知識。
三、美育能夠豐富課外資源,提高學生對美的創造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尤其重要的是課外文學閱讀,因為課外閱讀的形式比較分散、特別,從對課外書的選擇到開展其審美活動,完全靠學生對其審美情趣與愛好。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對小學生的心理進行研究就可以發現,學生通常無法對自己既難以理解又不熟悉的東西產生興趣,而如果對其太熟悉和了解,同樣會失去審美樂趣。所以,最能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興趣的就是那些既存在陌生感又存在熟悉感的作品。熟悉,才能理解其意義,產生一種情感共鳴;陌生,才能激發學生對文章內涵挖掘的興趣。
總而言之,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美育進行加強,能夠增強學生獨特的美感體驗,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陶冶情操,使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審美能力得以提高,而且還能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開發,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終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錢智宏.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策略[J].教育藝術,2011(10):46-47.
[2]韓春枝.小學語文教學中美育實施策略初探[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3(2):120-121.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圪臺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