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純娟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弊端日益凸顯。開放式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形式多樣,注重學生思維的養成和能力的培養。結合作者的實際教學經驗淺談對于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數學;開放教學;人性化;實踐
小學數學是整個課程的初級階段,其對于學生邏輯思維養成及數學興趣培養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存在著忽視學生主體作用,硬性灌輸等缺點。再者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大多數是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不太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及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不適應當今的教育。開放式教學是一種在相對開放的教學環境下,以多元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組織進行的教學活動。相對于傳統的教學,開放式教學更加注重師生之間有效互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課程中實行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傳統的“封閉式”教學課堂氛圍比較壓抑,容易禁錮學生的思維,不利于數學這種需要發散思維學科的學習。開放式教學強調人本主義,尊重人的個性發展。給學生營造一種自由、活潑、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應將教學目的轉向“能力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發現數學的樂趣,注重方法的學習大于知識的攝取,進而發展數學思維,培養數學能力。開放式的教學注重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不同見解。相對于引導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始終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出現,關鍵時刻起點撥作用,把時間讓位于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思維和自我表現的時間與空間,這樣更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潛能。
二、開放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1.巧用情境
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形象思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利用具體的事物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將抽象的思維具體化,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小學數學教學資源中有著豐富的主題情境資料,將情境教學有效納入數學教學活動中能將數學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利于學生展開想象,發散思維。筆者在講解《角的初步認識一節》時,利用PPT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首先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圖形,啟發學生觀察圖形中的“角”,再利用實物模型,讓學生親手觸摸感受,接著用折紙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角的形成過程以及角的大小比較。這樣既不枯燥乏味,充分地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同時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為學生的數學空間思維奠定了基礎。
2.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積極討論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先教數學知識,接著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這樣的模式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數學時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筆者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習任何知識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去發現。開放式的教學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培養他們數學思維的多樣性。對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師生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課堂上允許學生進行自由討論,鼓勵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及互相學習。筆者在講解空間與圖形相關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直接給出空間和圖形的具體概念,而是讓學生觀察自己所生活學習的空間,自己給出空間的概念,然后進行學生之間的討論。在此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深化了教學內容,使教學由點到面地發散,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創新性和發散性。
3.開放教學內容,增強實踐教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將數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生活中。開放式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應局限于教材,應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將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數學引入課堂教學中。筆者在講解《認識面積》一節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測量教室的門窗及桌椅的面積,再讓他們對這些物體的面積進行大小的比較。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既活躍了課堂,又增強了學生對于數學應用的理解。
4.小學階段對于兒童數學思維養成、創新及應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引入了開放式的教學這一概念。開放式的教學提倡以人文本,要求教師重新定義師生關系,沖破舊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實踐應用,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實踐應用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范艷.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法分析[J].現代閱讀,2013(12).
[2]谷廣東.小學數學開放式教學[J].教育科學,2013(3).
[3]張漢昌,趙菡.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研究[M].河南大學,2000.
[4]倪紅梅.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0(35).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平望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