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冰環
傾聽,本義是指別人在發表見解主張時,你能集中注意力聽清主要內容,并針對別人的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在教育領域,“傾聽是一種教育行為和教育方式,它是具體的、可觀察的、可操作的。”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里,不良的傾聽現象卻很常見。該如何改變學生傾聽的種種不良現象,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能力和習慣呢?
一、激勵:激發傾聽興趣的一塊糖
一句贊揚,一個微笑,就能收到明顯的激發傾聽興趣的教育效果。根據不同對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1.對“表現欲望強,不會聽”的學生,要引導他們虛心傾聽。如:“老師喜歡積極發言的孩子,更喜歡專心傾聽的孩子。”“你講得很精彩,但不夠全面。讓我們再來聽聽其他同學還有比你更獨到的看法嗎?”肯定這類孩子的優點,但同時促進他要吸收、學習他人的信息。
2.對“自控能力低,不善聽”的學生,要約束其隨意性,喚醒傾聽注意力。當教師發現學生發言時,其他學生不能專心傾聽伙伴發言,就及時指出:“一個同學發言,其他同學應該怎么樣?”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調節語速、停止講述或用手勢動作等提高學生注意力,從而促使學生關注傾聽。
3.對“學習基礎差,聽不懂”的學生,要降低門檻,鞏固基礎知識。如:“剛才講的你聽清了嗎?可以請你再說一遍嗎?”“xx說的我沒有聽清,可以請你再講一遍嗎?”將學習機會留給這類學生。
4.對“肯認真傾聽,不發言”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大膽發言,敢于表述,提升傾聽質量。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述、真誠的微笑、適當的肢體語言都能給予這類學生激情、鼓勵、贊美,對這類孩子的發言要及時點評、鼓勵、引導,如“你真會傾聽,連同學發言中的這個小錯誤都被你發覺了……”“你說的多完整呀,跟別人說的不一樣。”這樣的評價,還會促使其他學生也專注傾聽,及時對頭腦中已形成的信息再加工處理,提高表述的質量。
二、關注:培養傾聽習慣的一扇門
作為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認真聽你的話,首先要全身心地去聽學生說話,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并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創意的觀點和批評的價值。所謂“耳入”,就是讓耳朵充分活躍起來,屏蔽所有的雜音,讓孩子的言語直貫入腦。當學生的聲音真正“耳入”之后,師生之間方能產生情感共鳴,達到“心通”。如果教師自身缺乏傾聽藝術,也會影響學生傾聽習慣的養成。于永正老師上課,課堂上每逢孩子回答問題,于老師都會俯下身子,側耳傾聽,一邊聽一邊微笑點頭。
曾有這么一位孩子:他課堂發言十分積極,但語言組織和口語表達能力比較欠缺,回答問題滔滔不絕,但最終卻往往主旨不明。一次,我在他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在講臺上準備教具,一抬頭卻發現其他同學也已在下面“開小會”了,僅余那位學生在唱“獨角戲”。這竟是我的“示范”作用。成尚榮教授曾說:“盡管學生言說時,不流暢,不清楚,不準確甚或有錯誤,教師只是耐心地、專注地傾聽。這是寬容,是信任,也是一種樂觀的期待。教育亟須教師對學生的寬容和信任,期待的目光和神情定會感染學生、感動學生。”在后來的教學中,我要求自己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并不時的用點頭、手勢等肢體語言來表示我在認真傾聽。
三、引導:提醒孩子傾聽的一根弦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小學生表現欲極強,總認為自己想的都是對的,別人說的都是錯的,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有時候學生們雖然在聽,但聽的注意力大多只是集中在:誰在說?怎么說的?或者是想抓住別人講錯誤的地方進行狠狠地反駁,而往往忽略了別人說的內容;同時又爭先恐后地想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會進一步思考別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小學生的注意力缺乏穩定性,有意注意維持的時間非常有限,因此課堂上需要老師的有效引導提醒,才能保持傾聽。
針對中低年級的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我和孩子共同創編了一些生動上口的口訣,例如,“師:小白兔,耳朵長。生:豎起來,快聽講!師:我請同學說。生:我來認真聽。”上課時師生加上動作,對對“口令”,以此集中學生傾聽的注意力。
對于高年級的孩子,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適時進行傾聽方法的指導:1.每個人的發言都要有自己的特色,盡量不要重復別人講過的內容;2.聽別人說話時不能只聽不想,而要邊聽邊開動腦筋思考,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用筆做做記錄,記下別人與自己意見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3.對同學所講述的內容,不一定要贊同,但是要弄清同學為什么有這樣的說法,并對別人的話進行初步的歸納和概括;4.遇到大家觀點不一致的時候,不要隨便斷然否定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意見時也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明……”等比較溫和的方式參與交流。
四、訓練:提升傾聽能力的一劑藥
專項聽力訓練是培養小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安排訓練孩子的聽力。例如:我經常嘗試在課堂教學一開始進行三分鐘短時聽練:
師:同學們馬上就要上課了,我們先來做個快速記憶的游戲,準備好了嗎?老師有一組詞語,聽我說兩遍,請同學們仔細傾聽,有序記憶,看看你能記住幾個!(內容略)
生:我全記住了。
師:你呢?
生:我記住了三個。
師:好,記住三個的同學先說。其余同學仔細傾聽。
生、生答(略)。
師:藝凱,你記住了三個,并能正確說出來了,真不錯。宇韓你聽得最認真,而且按順序全說了出來,你用什么辦法記住的呢?
生:我覺得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一個人的外貌、衣著的,我邊聽邊聯系一個人,就能全記住了。
師:他的辦法還真不錯!同學們,傾聽、記憶也有一定的方法哦!
這則案例,說明每一堂課上,我們的學生都需要一個會智慧引領的老師,引導學生掌握優質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
總之,學生良好傾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培養過程。只有實現由“強迫聽”到“樂于聽”,由“自發聽”到“自覺聽”,由“無序聽”到“過濾聽”,才是有效的學習。當學生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帶給自己的快樂時,我們的課堂上就不僅僅是活躍的、熱鬧的,更多的是靜靜的傾聽和無聲的思考,那才是他們心智“拔節”的時刻。
(作者單位:廈門市同安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