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霞
摘 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已經經歷了160多年的發展歷程,它的發展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在面臨壓力與困難中逐步向前發展的,科學社會主義要保持其生命力,必須正確面對它所經歷的種種困境與挑戰,明確社會主義前途,堅信社會主義必將戰勝資本主義。在新世紀新階段,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我們更應該高度重視未來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逐步把科學社會主義推向更高的層次。
關鍵詞:科學社會主義;新挑戰;新展望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在科學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經驗和批判地吸收人類優秀文化思想成果的基礎上所創立的,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發展規律的科學,是一個博大精深、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也是一個開放的理論體系。科學社會主義面臨的一系列的新課題、新挑戰,在面對錯綜復雜的今天,我們能不能堅持社會主義的理論指導,能不能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和道路,取決于我們能否根據科學社會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針對國內外的實際新情況做出科學的、正確的決策。
一、科學社會主義面臨的新挑戰
(一)新科技革命的挑戰。自19世紀至今,在世界范圍內發生過三次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使資本主義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并對社會主義產生了重大影響。它不僅對資本主義有挑戰,而且對社會主義更具有嚴峻的挑戰。科技革命的挑戰不僅僅是生產力的挑戰,而且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挑戰。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社會主義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但是,科技革命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解放人類、發展人類的結果,必然是資本這樣的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勝利,它將全面地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有利于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促進資本所有者在世界范圍內的聯合,同時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全球化進程中仍處于中心地位,發揮主導作用。西方國家企圖利用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把自己的思想政治、價值觀念乃至生產生活方式推向全球,并按照自己的戰略需要企圖構建國際經濟和政治新秩序,謀取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領域的全面掌控,從而實現西方國家的所謂以經濟為中心,并逐步向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等領域滲透和擴張的戰略目標。這些無疑給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復興、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造成極大的困難。(三)“和平演變”戰略的挑戰。隨著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和威脅,同時這一發展趨勢也打破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統天下。在帝國主義使用武力、暴力達不到其目的之后,他們企圖推行另一種消滅社會主義的手段,即帝國主義的“和平演變”戰略。他們加緊意識形態的滲透和進攻,在思想上,通過各種渠道散布資產階級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經濟上,利用經濟援助、技術轉讓和貿易往來等手段,誘使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實行私有化;在政治上,使人民政權轉而采取西方的多黨制,同時大力培植西方的“民主勢力”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反對派勢力,進而推翻共產黨的領導;在文化上,宣揚資本主義的價值觀,攪亂是非,從而取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等等。當今資本主義國家以一種更加隱蔽的演變方式和手段,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和平演變”戰略,他們從來沒有而且也不可能放棄對社會主義的干涉和阻礙。因此,我們要提高警惕和鑒別能力,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信仰,抵制和平演變的陰謀。
二、新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新展望
人類進入21世紀,由于整個世界形勢和時代特征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新世紀的這種新的戰略關系,我們要明確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發展必然會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
(一)未來社會主義發展將走多樣化、民族化的道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 必須同時代特征和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才會煥發出生命力。馬克思、恩格斯歷來就很反對把他們的理論教條化,從而大搬大抄,正如他們在《宣言》中所述的那樣“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他們在強調無產階級事業的革命性和國際性時,并沒有排斥和否定各黨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各社會主義國家要從本國實際出發,建設本國、本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如中國走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古巴搞的是有古巴特色的社會主義等等。亞非拉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可以掌握一定的武裝,通過武裝斗爭形式保存和發展社會主義力量,也將是一種選擇。總之,隨著國際國內情況的復雜多變,社會主義的發展形式也會多種多樣。(二)社會主義國家“質”的提高和各國革命力量的整合。二戰結束后,尤其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和平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 在可能預見到的時間內看不到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而且資本主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國內經濟、政治的調整,國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和。可見,未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世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運動和發展主要表現在“點”的繁榮和“質”的提高上,猶如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就是在結合中國的實際,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用自己成功的實例來證明社會主義優于資本主義,給各國社會主義提供借鑒,從而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長遠發展。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只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在實際斗爭中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調整策略,一定能把本國的各種革命力量團結起來,逐步把社會主義運動推向前進。(三)未來社會主義革命仍將在資本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先突破。依據馬克思的預言,只要資本主義統治還存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就不會停止,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就不可避免。雖然,目前在資本主義國家里還沒有革命的形勢,革命在短期內不會出現,但是,隨著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深化和發展,經過革命力量的長期準備之后,社會主義革命終究是要爆發的。那么,今后社會主義革命將有哪些新特點呢?從現在的情況看,社會主義革命仍將在資本主義鏈條的薄弱環節首先突破。當今,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使當代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更加的不平衡,社會主義革命仍將在資本主義鏈條的薄弱環節首先突破,這種薄弱環節很可能出現在亞非拉地區,因為在這些地區的某些國家,獨立之后的幾十年里資本主義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仍受到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掠奪和剝削,國內封建主義的束縛還存在。因此,這些國家在經過長時間的革命斗爭,就很有可能團結各革命力量沖破資本主義陣線,從而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將有力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春山,許門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3.
[2]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馮干文,蔣永甫.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4]高放.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弊端和根源[J].東歐中亞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