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摘 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掌握課堂教學規律,關注每一位學生,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輕松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效益;興趣;活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在全面走進新課程,深化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下,如何扎實有效地搞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是我們英語教師探討研究的重點。我們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提高課堂效益達到“英語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益。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促進學生探究知識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興趣尤為重要。有了興趣,才能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必須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新課程就明確主張通過唱歌、游戲、表演、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歌謠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三年級教學英語數字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英語兒歌“Ten Little Indian Boys”進行教學。這歌曲不僅可以讓學生容易掌握英語數字,也能通過改編歌曲以求練習新的語言知識。
比如可以把“Indian Boys”改成其他的新詞匯。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引出新的知識,是枯燥煩悶的語言學習變得輕松、簡單,愉快。
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大多是從唱、玩、演、做等形式中獲得。因此,教師必須以學生喜歡的游戲形式呈現、鞏固和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游戲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形式,也是創設寬松的課堂氛圍的一種手段。只有在愉悅的氣氛下,學生才能學得快,學得活。針對小學學習內容和小學生的特點,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一般可以利用下面幾種游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一堂平凡的英語課亮起來:“guessing game”、“touching game”,“matching game”,“searching game”,“missing game”,“grouping game”。
例如,在四年級教學“Occupations” 這一話題的時候,需要學生掌握大量關于各種職業的單詞,老師可以通過簡單的拼圖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直觀的游戲中掌握和鞏固單詞。在開展游戲活動時,老師必須特別明確的是,游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玩,而是引導他們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英語的游戲教學是要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歡樂的鼓舞和全面發展的源泉,注意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小學英語教學強調從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生方式,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夸張肢體動作示范,提高示范效果
肢體動作是教師在小學教學中常用的有效教學手段之一,教師常借助夸張的肢體動作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形象記憶效果,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長期記憶。這種做法符合小學生思維的特點,也符合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效果最佳的教學原理。
用肢體動作示范教學單詞、短語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師生的歡迎。例如教學形容詞:big、small、tall、short、fat、thin、long、short;方位詞:in、on、under、behind,心情詞:happy、sad 、angry、bored、hungry,以及動作類詞語:run、jump、swim、play basketball等時,教師可先借助夸張的肢體動作示范的幫助,加深學生對單詞的印象,增進學生對詞或詞組的長期記憶。
肢體動作示范還可用于學生的語篇學習。借助教師的肢體動作示范理解短文內容,借助同學的肢體動作提示回憶、鞏固短文內容的學習形式能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學習材料形象化、意義化,符合記憶規律,效果特別好。教Book12Module5Unit2 Im flying in the sky.時,筆者在借助課文圖片介紹背景的基礎上,第一遍的聽課文,學生只聽聲音不看文字,教師做肢體動作示范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遍聽,教師鼓勵學生把聽到的用肢體動作表示出來,由于有前面教師肢體動作示范的輔助,學生能聽懂越來越多的句子,能做越來越多的動作。接著教師鼓勵學生把聽到的句子說出來,學生爭先恐后地說了許多課文中的句子。最后教師把句中核心的現在分詞looking, wearing, jumping, playing 等列在黑板上,學生借助教師和同桌的肢體動和現在分詞的輔助做自我測試,看誰能說的句子多。整個語篇學習過程生動活潑,充滿樂趣,富有實效。肢體動作示范通過幫助學生建立對知識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長期記憶,是有效的教學手段。
三、課堂活動任務化
課堂活動(activities)是以實現特定的學習目標為任務的(task-based),學生通過參與活動去運用語言知識進行交際。交際不可能靠灌輸知識來實現,而只能是通過課堂活動來體現和落實。教師圍繞特定的交際目的或者語言項目,設計出具有明確目標的可操作性的交際性的教學活動。因此,任務化教學活動就是課堂中實施交際性教學的方式和途徑,英語教學可以通過這些活動來培養學生的真實交際能力。
如在教shopping這一課時,教師以一張購物清單(shopping list)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交際,完成購物的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已學過的內容布置水果、文具、衣物和鮮花四個“銷售專柜”,組織學生參與語言交際活動,并根據情景引申出“討價還價”“找零錢”等內容,用以豐富和擴展課文教學內容,調動學生運用語言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最后讓學生交流“購物”所得,用以強化和鞏固本課的生詞及語言重點和難點。
四、及時激勵學生參與學習
為了保持和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教師應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適度的鼓勵性評價,這樣有利于激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水平。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出三種方法:第一種是“目示”。老師一個親切的眼神,會使學生興奮不已。有的學生因老師上課不看他們而誤以為老師不喜歡他,感到不高興。沒興趣學習這一學科。第二種是“手示”。手勢可以表示豐富的感情,如學生回答正確或在學習上有了進步,拍拍他的肩膀表示贊同和支持,學生一定會十分高興。教學上出現學生有較好表現而老師無動于衷,就會削弱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也會使你失去許多與學生交流情感的機會。第三種是“語示”。用贊同,表揚的語言給學生以希望,語不必多,一兩句就能表達贊許,聲音不必大,但要和顏悅色,這能給學生送去關切和鼓舞。還可以在批改作業的寫上“寫得好!”“好極了!”“真棒!”之類的評語。通過眼神,動作,語言把鼓勵傳遞給學生,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就能大大提高,興趣就能長久地維持。
法國教育家弟斯多惠說:“教育是一種不在于傳播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的教學藝術。”小學英語教育就是把“快樂學英語”的理念融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中,遵循教學規律,從培養學習興趣入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以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