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梅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更新觀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以促使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關鍵詞:快樂;高效;導入;情境;活動;評價
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具有思維性強、邏輯推理嚴密、內容比較抽象等特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往往會感到學習數學不僅單調、枯燥,而且抽象、難學。所以,要想構建快樂的課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師就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使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一、巧妙導入,調動學習熱情
一堂課是否成功,導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巧妙的導入,一方面會利用課前幾分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上好一堂課的開頭,才能真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
一般導入的方法包括:設疑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開門見山法、以舊帶新法、故事吸引法等等。不同的方法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適用范圍。下面以教學《不含括號的四則運算》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在導入課時,我選擇了對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第一組比較:100-30+16=____;100+16-30___;第二組比較:48÷4+2=___;2+48÷4=___第三組比較:48÷6×2=___;48×2÷6=___。在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對上面所列的式子進行比較計算,并分析結果,接著,我順勢將學生引入課堂當中。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出現不同的答案時,學生就會帶著疑問進入課堂,進而,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快樂地進行數學學習。
二、創設情境,提高應用意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找到數學的價值所在,最終使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為了減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心理,在授課的時候,我給學生創設與生活有關的情境,以供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甲乙兩人年齡的和為29歲,已知甲比乙小3歲,請問甲、乙兩人各多少歲?”又如:“五年級有兩位小朋友,小明身高140厘米,比小紅高15厘米。請問小紅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上述兩個情境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情境,只要讓學生將自己置于情境中的任何一個角色,再根據方程的有關知識列出相關的方程,進而求出問題。而且,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中,可以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對改變學生的“學習無用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開展活動,體驗快樂過程
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是求知欲強、好奇心強,死板的課堂只會讓學生厭煩學習數學。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活動情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數學概念、定理、定律的演變過程,使學生逐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梯形面積的計算》時,為了滿足現階段學生的特點,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自己制作不同的梯形,并將制作的梯形分割成自己熟悉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等。引導學生運用已知圖形的面積公式,求出梯形面積公式,并引導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總結出最終的梯形面積公式。這樣的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在感受數學的演變中,體驗快樂,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鼓勵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評價是每個教學階段中都存在的教學環節,積極、鼓勵性評價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尊重,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而且,多元化評價模式的建立,不僅評價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評價學習過程,正確、真誠的評價可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一味地鼓勵,那樣會讓學生不能正確地認清自己的優點、缺點,反而,讓學生不愿意相信教師的評價,進而,形成緊張的師生關系。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再也不會感覺到數學課堂帶來的快樂。
總之,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將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呈現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俊華.淺談如何構建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1(23).
[2]樊麗霞.也談如何打造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J].考試周刊,2011(33).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安塞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