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連勇
摘 要:語文作為人際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工具,體現在兩個方面:語言和文字。這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多的關注了語文文字、閱讀和寫作方面,而忽略或者淡化了對小學生的語言訓練,其實語言對于小學生的精確表達能力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應當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教學;語言能力;訓練和提高
在當前的語文考試評價體系中,因為語言能力的評價往往不在主要的評價范圍之內,因此學生的語言能力訓練往往處于一種自然發展的狀態。即使有的教師在課堂上能夠主動地對學生進行一些語言能力的滲透,但畢竟由于不受考試指揮棒的指揮,因此語言訓練往往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重視語言能力訓練并通過語文教學訓練和提高小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呢?
一、語言能力訓練的重要性
1.語言能力是母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語言是一種技能,最終要通過學生的口頭表達來完成,也因此其往往不能靠教師的單向講授,更多地要依靠學生原有的語言表達基礎,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通過其自身的努力來提高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吹揭恍┖⒆釉谝馑急硎龌騿栴}回答時,常常出現辭不達意的情況,這些情況背后往往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跟不上思維速度——如果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學生這個時候往往表現出一種焦躁情緒,有一種心里想著但卻說不出來的著急感。因此,語言能力的訓練對于小學生而言顯得尤為必要。
2.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這是一個公認的命題,因此我們說語言能力訓練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與其他訓練方式不同的是,語言最終是通過學生的直覺迅速反應出來的,也就是說學生的語言能力體現在某個具體的語境中,當學生在內外多個因素刺激下需要進行語言表達時,學生就會調動語言能力進行表達。因此,學生的語言能力表現為一種即時的能力,需要學生的瞬間思維能力作為支撐。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注意到一種現象,有時一些孩子為了表達某個意思,需要在不同的詞語或句子之間進行選擇,而這種不斷的選擇給教師和其他同學造成的感覺就是凌亂,如果我們能夠透過這種凌亂去分析學生的思維,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此時孩子需要的正是一種基于良好直覺的語言表達能力。
3.語言能力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默會能力
默會能力是內隱于學生顯性知識背后的能力,學生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往往是不知道為什么會選擇這些詞語進行表達,也不可能在說每句話之前先有組織語言順序等活動,但這種能力客觀存在。因此語言能力的訓練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默會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這種能力的生成。有研究表明,默會能力比顯性的能力更重要,因為它往往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有著更為重要的
影響。
二、語言能力訓練的有效方法探究
基于以上對語言能力訓練的分析,我們可以尋找到有效的語言能力培養的策略。筆者根據自身的實踐與理解,提出了這樣的教學思路,供小學語文教學同行們批評指正。
語言能力培養的第一個階段:模仿。之所以用模仿作為語言能力培養的第一步,是因為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語言能力形成的基礎更多的是生活中的語言環境,當他們進入小學課堂時,借助的語言能力就是生活中形成的語言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其實就是通過模仿——我們總結學生的語言能力形成過程,正是從小時候咿呀學語開始的,而那個“學”其實就是模仿。因此,課堂上的語言能力訓練就應該從模仿開始,選擇這一教學策略既是對學生原有學習方式的尊重,也是考慮到語言能力訓練的策略必須以學生的實際作為堅實基礎。在實際訓練的過程中,模仿需要重視這樣幾個環節:一是了解學生的語言能力基礎,知道他們的表達習慣等,這一點并不難,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通過觀察即可完成;二是提供有益的范例,范例的選擇要高于學生已有的表達水平,但又不能超過太多,也就是說要符合“最近發展區”原則;三是要注意生生交流,因為同一年齡階段的語言能力形成往往有著共同的規律,生生交流可以更好地互通有無、互相促進。
語言能力培養的第二個階段:訓練。在學生通過模仿形成了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之后(超越了自發形成的能力基礎),我們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一方面對前面的模仿進行鞏固,另一方面為第三步打下基礎。訓練的主要方法是與語言有關的活動的開展,比如說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比賽,來訓練對固定語言的表達能力;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辯論等活動,來訓練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即時思維能力);再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后搶答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定向語言表達能力等。值得強調的是,這些方式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進行,也就是要把握好度,不能在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尚未有明顯提高時,就開出辯論等活動的藥方。
語言能力培養的第三個階段:自由表達。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筆者觀察到一種現象,即我們有時表揚學生的語言能力很強,往往發生在學生自由表達的時候。也就是說如果學生朗讀課文很流利,我們并不能說他們的語言能力強;而當學生在一個非語文的情境里,能夠準確流利地表達出某種復雜的意思的時候,我們就說學生的語言能力比較強。既然如此,那語言能力培養的第三個階段,就應該是學生的自由表達。
在我們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對于小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應當像一般知識性的內容教學一樣,努力做到從科學角度分析、分解內容要點,并明確三個教學階段的策略。這種策略不應當是基于感覺的,而應當是基于教學技術角度的,也就是說要在尊重學生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在模仿中積累基本的語言素材,如字、詞等;在訓練中形成基本的語言技能,如語法等;在自由表達中形成即時智慧,如語言的即時組織與直覺性運用等。
從另一方面來說,小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既是課堂的,也是課后的;既是語文的,也是生活的。因為課堂語言與生活語言并不截然分開,因此作為一種訓練策略,我們有必要從學生的情感入手,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將語文與生活結合起來,讓生活語言為課堂語言提供支撐,讓課堂語言為生活語言提供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