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英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藝術欣賞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文化的意識形態必須能夠體現出時代的特點。因此,未來美術教學工作需要結合現代教學方式,提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參與藝術創造的主動性,以創造性思維為藝術的不竭源泉,從而促使藝術創作形式的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美術;創造性思維;培養;能力
一、創造性思維的提出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要徹底了解“創造”的涵義。“創”意為打破,破壞,一般指不按常理出牌,打破常規;“造”意為制造、產生,兩者只有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力量,打破慣性思維,在常規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東西。
縱觀我國美術教學工作,很多地方都顯得非常落后,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包括美術教學理念和美術教學方法,都存在一些瑕疵。比如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還在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在講臺下默默無聞的聽,在學習繪畫技能的時候,老師往往只是示范一遍作畫步驟,然后擺一個模型讓學生自己操作練習。這種教學方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獨特個性的發展,使學生站在了學習的對立面,一直處于被動、強迫的學習狀態,無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樣非常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然而,美術恰恰是一門創造性極強的藝術,教師在教會學生繪畫技巧、審美特點的同時,也應該發展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要改變目前的美術教學局面,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以前教學過程主要以教師在臺上“講”為中心,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現在,應該以學生“學”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引導和輔助教學,迫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進行學習。第二,傳統的教學模式屬于“繼承式”教學,教師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將學生自身的藝術鋒芒掩蓋,因此,必須將教學的重點從知識的傳承轉變為藝術的創新。
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人類從原始社會發展到如今的高度文明社會,歷經了難以想象的磨難,但是,正是由于我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創造能力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是人類發展的源動力,在美術教學中,創造能力同樣是美術創作的源泉。那么,如何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提升學生的藝術創造積極性和藝術的感受能力,為學生創建一個可以無限遐想的環境,將學生置身于藝術的殿堂,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感悟,將不同的藝術形式,不同的藝術風格進行打破、融合、再造,從而產生新的作品。接著,筆者將從以下方面和大家探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打破常規,鼓勵學生多思快想,提高思維的流暢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都發生著變化,因此,美術教育也在發生著一些轉變,刻意的吸收一些現代化科技成果,融入現代教學理念,開闊學生視野。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造生動靈活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思快想,鼓勵學生在思維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選擇的局限性,綜合運用各種技法,進行有廣度和深度的開拓。為善于動腦、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學生創設安全的心理環境,激發他們激越亢奮的創造情緒,創造獨具一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在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過程中體驗到創造的樂趣。
(二)以特色課程為創造平臺,訓練學生隨機應變,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所謂思維能力的靈活性,其實關鍵在于變通,只有將思路完全打開,不循規蹈矩的走老路,而善于發現問題,另辟捷徑,徹底摒棄常規的思維方式。二十世紀初,德國創新教育先驅格羅皮烏斯的教育觀念,對我國美術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為了最大化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者往往對藝術形式和工具不加限制,僅僅提供一個題目,任由學生發揮想象,學生在創作時不受任何條件的約束,擁有充分的自由性,這種練習方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還能夠增加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這種教學方式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和推廣的。
(三)打造良好的創造環境,鼓勵學生創新,發展思維的獨特性
創造不能依靠運氣,就像一粒種子,只有當環境、溫度、濕度、養分都達到一定條件的時候,最終才能開花結果。創造和傳承是有區別的,但是我國的教學觀念經常將二者混淆,對學生個性化培養不夠重視。繪畫技巧和美術知識老師能夠傳授,但是創造力只有依靠自己的天分和后期努力才能獲得,相較而言,后天努力往往比天分還要重要。要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就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創造環境,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想象力,開啟學生靈感,從而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在于自身的獨特性,不能一直跟著別人的步伐前進,不能人家說什么就是什么,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另外,豐富的想象能力也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明白,創造性思維是藝術創作的源泉,為美術提供了更加遼闊的發展空間。面對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越來越得到教育界的重視,只有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自由的學習環境,才能最大程度的挖掘出學生的潛能,擴寬學生的思維方式。因此,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創造性思維培養作為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從而逐漸改善我國美術教育落后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新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2]高毅編.設計基礎——平面構成[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2
[3]王群山.平面構成基礎與應用[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2
[4]章國立.中國繪畫與中國文化[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扶溝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