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媛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下,陜西省生物課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物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內在聯系,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工作。
【關鍵詞】初中生物;高中生物;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
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的生物教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生物教育。自2007年開始陜西省就踏入了新課程改革的行列,然而初高中生物在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及內容上仍處于過渡階段,因此如何處理初高中生物銜接是高中一線教師值得反思的問題。下面我就自己的經驗,從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的角度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學的銜接刻不容緩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級開設,在初三有一年斷層期。進入高一,就算初中的生物學知識掌握得再好,也會由于學習壓力和一年的學習斷層期,忘得一干二凈,高中生物學習不得不從頭開始。而且高中生物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學生在高中生物學習中的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取消中考,高中生物學習雪上加霜。曾經在中考的舞臺上看不見生物學科的身影。直至2003年,陜西省要求中考以地生綜合100分計入中考成績,生物才又重新進入老師和學生的視野。然而好景不長,自2012年開始,我省將生物學科作為一門副科取消了參加初中終端考核,因此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高低、情感價值觀的形成都很難用科學的指標來評價。
(2)初、高中生物教學目標及目的的差別。通過比較初、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我們知道: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學的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生物學知識、基本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和動手能力以及生物學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等方面的一些簡單的應用,其知識層次是要求學生“知其然”。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要求學生對所學生物知識逐漸向系統化、理論化靠近,還相當一部分不僅要求學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學會一些簡單的計算,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實踐中有所創新。
(3)高中生物內容抽象、不易理解。對于初升高中的學生來說,普遍感到高中生物比較難學,內容抽象微觀,不易理解,即使把教材內容看會了,一到練習時就不知道怎么應用,學習興趣不高。在教學實踐中,也能感受到學生掌握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高中生物學習所需要具備的能力有一定差距,學習起來相當困難。
由此可見,處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關系,在原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架好橋梁,對學好高中生物很重要。
二、如何做好新課標下的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
新課標下初高中生物教學銜接的問題,不僅僅是教學層面上知識的增補與復習的問題,更是我們如何深入認識新課標下的教育理論與學生獲得知識的主動建構理論在高中教育上的實踐問題。為切實解決初高中生物學科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吃透初高中教材,從教材內容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銜接。 建議學校給生物學科配一整套初中教材,讓高中教師知道我的學生過去學過些什么?教師要研究大綱中對各部分知識的要求情況,將銜接的知識點梳理歸納后,確定新學年開始的授課內容并制訂出授課計劃,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根據高中階段知識點的具體要求,區分基礎知識、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進行不同處理。通過相關初中生物知識的復習,作好初、高中的銜接,讓學生能從更高層次上來準確理解高中生物學知識,使學生能夠順利將舊的知識同化為新知識,完成知識的遷移。例如在關于“細胞”的講述中,初中主要以細胞的結構為主,而高中生物在此基礎上更側重于細胞亞顯微結構及其功能,包括細胞的增殖、代謝,是講“活”細胞,加強了細胞作為生命活動基本單位的闡述。
(2)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從教學方法上搞好初高中生物的銜接。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等直觀材料,以及網絡教學的便利條件,結合當前的社會熱點,恰到好處的應用好(蘇教版)三冊必修課本中的第一章《生物科學和我們》,讓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與社會、經濟、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系,以此培養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科素養以及如何科學合理地應用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等問題,并通過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探討,讓學生樹立一種正確認識生物高科技的成熟心態,覺得生物就在我們身邊,生物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一改往日的灌輸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應用概念圖、思維導圖、流程圖、知識結構圖等多種形式來構建知識網絡。讀圖可以將生物課程的學習成為一個有艱辛但更有快樂,有知識條文但更有思維想象的自主學習過程。
(3)了解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從學習方法上搞好初高中生物銜接。長期以來,生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只要“死記硬背,沒有思維”的學科。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邊做邊學”、“課題研究”等自主學習實踐活動欄目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從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培養好學生良好的聽講、記筆記、完成作業等方面的習慣,使之適應高中生物的學習。強化能力培養,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不同能力的任務。
(4)重視做好實驗。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尤其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生物學科中大量的知識是通過實驗手段獲得的,從而引導學生體驗知識,感受知識的存在。高中教材中實驗很多,有些實驗方法與初中聯系很密切,對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初中實驗基礎,做好銜接。而且實驗過程對一個人的科學態度、思維品質的養成是很重要的。
總之,銜接好初高中生物教學,將反思教學和創新精神貫穿于具體過程,要寓學習方法的指導于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作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態度,保證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生物學教學 2003 第9期《初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探索與實踐》
[2]生物學通報 2006第7期《關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3]李紅《關于新編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遺傳學部分改革的幾點設想》
[4]楊麗 葉輝《新課程改革幾個傾向性問題》
[5]汪忠主編 《遺傳與進化.教學指南》 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