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偉
【摘 要】“人非生而知之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教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教師的特點更突出。而班主任作為教師的一員,是全班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是學生健康成長中的導師和引路人,是學校領導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是聯系班級任課教師、學生集體組織和溝通學校與家庭以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
【關鍵詞】班主任;管理;學生;策略
在開學時,與班委干部共同制定班規,要有可操作性,不能是空話,不能運用。要有人性化,以愛為重點,幫助教育為主。教給他們該怎樣作,又該怎樣做,給他們確定一個目標,同時幫他們樹立信心,自己能夠做好,也會做好。不該做的要向他們講清這樣做的壞處,讓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對于后進生的工作就要下功夫了,要預防他們犯錯誤,就要利用課余時間與他們談心,一定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現,不能居于他們之上,這樣才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談心就會順其自然了,就會有好的結果。當他們有了一點錯誤時要及時提醒,而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就要好好的表揚和鼓勵,讓他們知道自己一定行,不要有懷疑的態度。同時叫班上的同學對他們進行幫助,不要歧視他們。
當他們知道該怎樣做了時,就要教他們學會做人。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要尊重長輩和愛護小朋友。要學會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開學不久后,一個學生向我報告說,他的詞典不見了,而他的詞典背后寫了個水字。我問明情況后,就向該同學說幫他找找。我到了教室后,我以調查我班有多少詞典為借口,叫大家把詞典交上來。在檢查中我發現一名女生在詞典后面寫了綠字,而這顯然是在水字上面加上的。我沒有當面揭穿,而是向同學們講犯了錯誤不要緊,但有錯誤不改就像蔡桓公一樣諱疾忌醫,最后沒了性命。希望大家要改正這個毛病,現在不向我說,等會大家一起寫給我,要誠實,老師相信你;同時希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并面帶微笑的看著每一個學生。在收起字條時,那名女生向我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行為。我沒有用那種殺雞儆猴的作法,而是自己花錢買了一本詞典,并在最后一頁精心地仿寫了一個‘水字,并當著全班同學宣布,某某同學的詞典已經找到,是其他班同學在我班沒人時借用了一下,現在還在我這兒。并向班上同學道歉,我錯怪了大家,我們班每一位同學都是好樣的,大家要引以為戒。我出于對學生的保護,用愛教育了學生,再后來,那名女生把詞典錢和自己的認識都放在了我的辦公桌上,并向我表示感謝。
班主任應真正有愛心,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不要吝嗇表揚,善用巧用表揚,這往往比批評更具威力。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班級建設中事關工作成敗的重要環節。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就會熱愛集體并發揮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表現出主人翁的責任感;就會不斷進取,產生積極向上的強烈愿望,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一種合力,從而使班集體更具凝聚力和競爭力,相反,如果學生對自己的班級缺乏榮譽感,班集體就會失去凝聚力。集體榮譽感是建設良好班集體,把學生培養成才的巨大動力,它能使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自覺自愿地為爭取和維護集體榮譽而努力奮斗。集體榮譽感也是一種約束力量,它能使學生感到不能為集體爭光或做了有損于集體榮譽的事是一種恥辱,而產生一種自譴自責的內疚感,從而使每個學生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而服從集體的決定,克服自身的缺點。
我認為這是人道精神的教育活動,就應該把教育活動看成一種與“人”打交道的活動,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顧及自己具體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需要和感受。
只有一個人主動關心別人時,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別人,體會別人的感受,形成對人的愛、同情與寬容的情感。開學一月后,我設計了一堂作文課。先發給每人一張紙,寫上姓名,然后就叫大家在紙上寫上爸爸媽媽,大家都不知道干什么用,這時我就叫大家把父母的生日準確地寫在上面。當交上來的48份紙條中,有44張是空白的。于是,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兩道作文題目,一個是“我為什么沒有記住父母的生日”,一個是“我是怎樣記住父母生日的”為題,任選一題。這次作文很成功。許多學生反思了自己對父母的態度,不少人深感自責和悔悟,此后,這些學生主動與父母溝通,還幫父母干家務,或者給予父母其他形式的關心。通過教育讓他們了解父母,尊重父母。
自己要理解學生,還要教會學生寬容別人,要發現別人的閃光點,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學生,當他們有錯時,多講實在的道理,不要一棍子打死。讓他自己認識錯誤,讓他自己信服。讓愛貫穿其中。同時,在處理全班同學的關系時,一定要一視同仁。
不希求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但求每個學生都來嘗試,在嘗試中自我得出結論。世上的感受,只有自己的才是最真實的,然而,這需要時間,需要機會。所以,我把每個學生的嘗試失敗都看作是成功的開始,鼓勵他們,教他們正視現實,勇敢去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不以統一的尺度衡量學生,但以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只要是同齡人都能做到的,也要求他們努力做到,同齡人辦不到的也要求他們努力學會,爭取辦到,向高標準邁進,從最基礎的做起。“先教會他們做人,再教會他們讀書”,“會讀書”是基礎,讀好書是理想;“懂健身”是樂趣,身心壯是追求;“能辦事”是目的,辦成事是必須;“做好人”是一切之根本,做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