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艷紅
摘 要: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具備較強的文字運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能力的重要方面。只要廣大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采取科學的口語訓練方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文可寫,就能提高作文能力。
關鍵詞:口頭作文訓練;寫作能力;嘗試
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備較強的文字運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能力的重要方面。導致中學生寫作文難的原因與作文訓練方式不無關系:長期采用單一的書面作文的訓練方式,而忽視口頭作文的訓練。筆者認為,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做下列的嘗試,大力加強學生的口頭作文訓練,以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課前五分鐘,口語訓練跟著走
利用課前五分鐘是指在上課后前五分鐘內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能力的有序訓練,與寫作結合在一起,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采取如下幾種形式:
1.名人、寓言故事五分鐘串燒
敘說古今故事。古今中外的神話傳說、童話寓言、軼聞趣事、名人故事等,都可以作為五分鐘學生敘說的內容。每天兩名學生敘說,一名學生作總結評價。要求學生做到表述清楚,用詞恰當,神態自然。要想說得流暢,課前就必須做搜集和寫作的準備,這無形中做到了以“說”促“寫”。
2.熱點話題五分鐘即興演講
“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于當下生活中的一些熱點事情,可組織學生以此為話題,以演講的形式,陳述自己的觀點。例如上學期的熱點話題“雪災”“釣魚島”“虐童”“獵殺野生動物”等事件,我及時組織學生進行了課前五分鐘演講,學生雖未身臨其境,然而在媒體的報道中,也目睹了那一幕幕的場景,因此在寫演講稿和演講中學生都能情真意切、言辭感人。
3.身邊故事比誰說得好
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與同學共同的學習生活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內容。可以此為內容,讓學生進行“說身邊事”比賽。每天五分鐘讓一兩名學生評說班級中的新人新事。剛開始可讓好學生帶頭評說,老師作點評,逐漸引導全班同學人人參與。為了激勵其他同學,每周可做一次講評,評出最佳“說者”和“最喜歡的故事”。這種方式能極大地調動學生“說”與“寫”的興趣,并能促使學生的作文向真實性、生動性的方向發展,最終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二、編演課本劇,激發寫作興趣
1.課堂教學方面
在課堂教學方面,針對某一篇故事情節精彩的課文,可鼓勵學生編寫出劇本。接著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幾個編演小組,確定負責人,依據演出內容,分配好導演、編劇、劇務和不同角色。總之,讓人人有事做,個個能上臺。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會演,結束后導演自評,再由其他同學進行點評。無論是“演”還是讓學生進行“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口頭作文訓練的“說”,這也是以“說”促“寫”的有效方式。
2.課外拓展方面
全面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僅靠語文課本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真正踐行大語文教育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尤其是寫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名著、閱讀經典,進而“說名著”“演名著”。這既普及了名著知識,又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使更多的學生越來越喜歡語文,更為明顯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是一種觀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達意的創新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心理、行為的過程,是一種把看清楚、想清楚的東西寫清楚的能力。以“說”促“寫”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嘗試。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