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菁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而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因其特殊對象,又具有特殊使命。本文就是針對這一特點,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及其發展策略進行分析,從而為提高民族院校的教育建言獻策。
關鍵詞: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殊性;發展對策
民族院校背景多元,結構復雜,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意義重大且任務繁重。究其難度所在,不外乎其特殊性。只有分析其特殊性所在,才可為其發展指明道路,促使其民族團結、社會和諧重大使命的順利實現。
一、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
1.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特殊的對象。民族院校最大的特征是教學對象的民族化。其對象主要來源于少數民族地區,具有以下兩大特點。第一,知識建構能力略有差異。由于部分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相對母語為漢語的學生有所欠缺,再加上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觀念及重視程度的相對落后,使得他們在知識水平的建構上稍有缺陷。第二,信仰差別。少數民族大多有自己的宗教傳統,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他們有著自己特殊的風俗習慣、信仰追求。
2.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要求上有其特殊性。在對象特殊的基礎上,對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工作也要求不同。首先,培養方案的制定有其特殊性。在設計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培養方案時,要根據特色進行設置。結合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的需要,定位培養目標,確定培養方法。其次,教學過程有所不同,具體表現為教材選擇、課時安排、教法運用等環節。教材選擇上,應選擇與其他學生有所區別,結合民族內容、文化信仰,有針對性的教材。課時安排上也要符合民族特色,考慮情況適當增加時間安排。教學方法要多元化,以科技為支撐,運用多媒體教學,放映民族文化視頻材料,安排民族風格的討論表演,組織民族地區的交流學習,增強課程的吸引程度,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3.發揮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職能。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意義在民族院校同樣體現,此外還有特殊的價值。
首先,辦好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可以促進民族院校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得到當今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發展觀,對教育有著直接而深刻的影響”。民族院校的教育事業關乎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必須促使其持續發展。而思想是人的行動指南,一個知識水平高的人,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指引下,才能為社會做貢獻,否則,必將對社會形成危害。所以,少數民族院校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要靠思想的引導才能實現。而在民族高校中開展思想政治課,就能保證民族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為其可持續發展增添后勁。
其次,“德育在民族高校中居于統率的地位”,能夠“解決青年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問題”,在一般意義上實現思想教育的任務外,還具有特殊的意義。民族院校是少數民族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場所,其畢業的生源,絕大多數都要回到少數民族地區去工作,逐步成長為少數民族地區的精英骨干。通過辦好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可以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干部的素質覺悟,加深他們對黨和國家的了解與認同感,保障國家政策的落實,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
二、強化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對策建議
1.培養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教師在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對于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學目的的實現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民族院校的學生又同其他院校存在差異,所以我們必須根據差異,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根據現實情況,少數民族院校的師資來源與其他院校是相同的,師資培養也同于其他院校的師資培養。然而“沒有差別,就沒有區別;沒有區別,就沒有特點;而沒有特點,就難以發展”。所以相關師范院校可以根據不同,開辦區別于其他師資力量的民族師資教育班,開設民族歷史、宗教文化的相關課程,培養一批知識豐富,有耐心、有氣度,公正且有師德的師資力量。
2.開發少數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校本課程。在民族院校中,要想實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預期目的,就必須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特色,研發符合他們需要的校本教程。在目前的實踐教學中,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課使用的教材與漢族學生相同。就筆者所在的西北民族大學,統一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這套教材很好地貫徹了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要求,條理分明,重點突出。但服務范圍廣,不具備特殊性。為了更好地完成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相關部門和學者專家應該因地制宜地開發適合民族生的校本課程資源,將少數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民族特色融入進去,增加民族教學案例,從而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對課程的親切感和認同度,因材施教,提升學習效果。
3.實現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化”教學。實現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的三化教學,具體而言,就是指“具體化、民族化、新鮮化”。所謂“具體化”是指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將思想政治課同民族的特點結合起來,用正確的理論去指導民族的具體實踐,解決民族自己的問題。所謂“民族化”就是指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應當注重民族特色建設,賦予其民族風格,結合民族歷史,反映民族成果。所謂“新鮮化”是指立足于國家的實際,著眼于民族的發展,不斷將國家發展的新成果注入民族院校的教育事業中,把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不斷推向新階段。
參考文獻:
1.周晏,《多元化少數民族師資培養模式探尋》,《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1
2.李衛平,《民族院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新課改理念初探》,《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2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