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玉
摘 要:興趣與愛好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興趣;愉悅;趣味
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為主,加強學生學習的素質訓練,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尤其是在低年級最重要。”
一、精心設計導入語,產生學習欲望
一頓美餐,只有讓你垂涎三尺,才會有美美地享受。同樣的道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都有好奇心,對新鮮的事都有一種了解的欲望,這些好奇往往是從感情事物開始,我們在精心設計教學的導語時,常常要從學生熟知的人和事或是他們能聽得明的故事著手,積極提高他們學習語文課的興趣。有了興趣,在傳授知識時就順風順水了。如,“雨”這篇課文,我們不妨從生活中常見的“水”開始,水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也是時時相伴的,水是從雨中來的,下雨天有些什么不同,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的樣子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的?從這些熟知情景中讓學生從心中對雨有興趣了解,這樣在講解課文時,學生就情緒高昂,并樂意接受他們不了解的知識。
二、從語言趣味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重點。識字很容易張冠李戴,或是答非所問;而寫字時,筆畫順序常分不清。如果我們把單調的字符變成恰當風趣的故事,用口語方式講出來,這樣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融洽授與學的關系,還能加深學生記憶。重要是讓每位學生都喜歡上漢字。如,在教“回”字時,許多學生老是喜歡先封口,然后再寫里面的部分。我按照學生錯誤的筆順把這些字寫在黑板上,并風趣地說:“你們也太不禮貌了。明明見爸爸回來了,還先把門關上,叫爸爸怎么不生氣?”學生聽了,個個心領神會。筆順規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必須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并恰當發揮趣味語言這一潤滑劑的作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造課堂意境,體會語言之魅力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在閱讀教學中,我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感、意感、美感,學生在朗讀的同時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讓說話與朗讀訓練緊密相連。創造意境可運用現代多媒體:聲、光、電、圖片、短片、動畫等等手段。如,教《小小的船》時,可配合輕緩柔和的音樂,播放繁星點點的圖片,教師適時生動描述;學生閉上眼睛腦中出現“夜空圖”,再根據描述自然動作,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藍藍的天上有許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我坐到月亮上,讓我們飛吧,飛吧!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受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象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東方明珠、長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閃現在他們眼前。扎實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四、課堂游戲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文字是枯燥的,但把他變成可玩耍可操作,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因此,作業設計盡量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如,很多學生喜歡繪畫,學習古詩《鵝》,我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只“美麗的大白鵝”,把鵝在水中游的動作、神態用畫展示出來;學習問句,我讓學生做打電話游戲題,讓學生扮演打電話人與聽電話人互相問候,理解問句的語氣;很多學生喜歡寫模仿文,學了《四季》,我讓學生也當詩人寫一首《四季之歌》。這樣的作業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更豐富了學習語文的樂意。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興趣,不用教師多講,學生也會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樣對學生發展受益無窮。
(作者單位 四川省巴中市鳳溪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