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蔚蔚
摘要: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過于呆板,拘泥于描摹、重復的過程,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思考、感受。開放式美術課堂的開展就解決了這樣的問題,更加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充分地利用各種有利的條件擴展小學生的視野,培養其審美、感知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課堂;美術教育;開放式;創新
新的美術教育理念要求每堂課都能夠煥發生命的活力,通過美術教學課程喚醒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引導學生用基礎的藝術方式表現內心的感受,達到認知、情感、創造的整合。而開放式課堂是現在兒童美術教育倡導的方式,它提出給學生自由,還原學生本色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指導的作用。構建一個開放的美術教學課堂是新時期美術教學的新突破。
不難理解,開放式的課堂是學生自主設計、自主感悟、自主監控等的實踐活動過程,強化學生自己的學習個性以及潛能素質,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在開放式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要不斷地創新改革教學的方式,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的自信心,大大地提高教學的質量。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使現代的課堂符合開放式的這一目標要求,教師要從多方面入手,充分地利用周圍的環境,做好改變,適應新的要求。
一、開放式命題,激發學習的興趣
開放式的命題方式,能夠很好地開闊學生的思維,更好地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所謂開放式命題,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限定一個大的方向,控制難度不能太大,因為脫離學生實際的生活命題會使學生感到不知所措,然后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在這個大的方向內自由命題創作。例如,在寒暑假之后,我們可以將“寒暑假生活”設定為大的方向,讓學生彼此之間可以進行隨意地討論,自己選擇具體的事件,教師只需要進行一定的指導,適當地提出參考意見,由學生自由地創作完成作品。同時,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需要突出強調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同時注意不同教學方法的運用,發揮美術本身具有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將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趨勢。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著畫出自己感受到的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表達的習慣。這樣更利于興趣的培養,強烈的好奇心能促進學生自主地鍛煉求知的能力。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教學靈活性、交互性
長久以來,傳統的美術教學都采用講授示范和臨摹練習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多媒體技術集聲音、文字、圖像等功能于一身,在表達信息的方式上更加生動形象,尤其適合于容易分心的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準備與美術教學活動相關的信息資源,充分地利用這些資源,進行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豐富多彩、聲像同步的情景。多媒體教學的引入使教學內容上更開放,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全面性。由于小學生基礎以及興趣的不同,教學內容需要有一定的彈性處理,同一方向的題材可以用不同的內容來展示。以課本為主線,但是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進行選擇及引入。比如,在教學有關剪紙、折紙、版刻、泥塑等的內容時,可以在網上找出相關的發展過程,地方風俗及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通過欣賞更多的課本之外的資料,豐富學生的審美經歷,喚起他們的創作意識,然后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地優化多媒體的組合,充分地發揮其作用,優化課堂教學,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果,開拓視野,同時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更好地推進了現代化教育的長足發展。
三、開放式的教學環境
生活是藝術表現的源泉,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在生活中體驗發現,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現實性的事件、現象來設計美術學習、創作內容,將會使學生在創作中擁有豐富的題材,不會再為不知道畫什么而抓耳撓腮了。這種來自生活的強烈的情感與愿望使他們產生了創作的靈感,為想象插上了翅膀。尊重小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小學生需要的是引導,教師的任務就是發現潛藏在每一個幼小心靈中的潛力,即創造、探索、表現的欲望。教師要更新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的發展,這樣才能充分地發揮他們潛在的創造力。
四、采用開放式的教學程序
教師可準備開放式的教學內容,按照開放式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不再單純地拘泥于教材規定的題目,而是模糊這些固定的題材的形式界限,留下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給學生自己創造。在題材以及表達形式上營造更寬松的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創造新的作品。在充分尊重學生已有水平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地突破自己感受到的,并且真實地表現出自己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來描摹。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空間,培養對空間的直覺感,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光與顏色的關系。適當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自己創作,互相評價。在彼此欣賞對方作品的時候,與同學進行很好的交流,吸收別人的優點與特長,融入自己的創作中。
目前的美術教學大部分都是課堂傳授以及課外練習兩部分,教學內容也只是學生臨摹。這樣就造成了課堂組織很單一,學生作品大同小異,學習氣氛很沉悶的一種狀態。很明顯,這種過于保守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構建開放式美術教學課堂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宗旨。
開放式課堂是新課程標準下的一種新的嘗試,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發揮創造的空間,也能夠更全面地體現教師的教學風格,是一種符合現代小學生學習的方式,使學習者成為課堂中名副其實的主角,讓學生在輕松、愉悅、自主的課堂環境中充分地享受美術帶來的無限樂趣。
參考文獻:
1.李華燕,《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J],《海峽兒童》,2008
2.侯小燕,《美術教育活動環境創設例說》[J],《幼兒教育》,2009.03
3.邵宇新,《小學美術“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1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