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東
摘 要:介紹了界首市山羊適度規模養殖模式、山羊養殖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扶持政策實施及推廣應用情況。為推廣山羊適度規模養殖提供借鑒。
關鍵詞:山羊;適度規模養殖模式;推廣應用;界首市
中圖分類號 S8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5-84-02
自2009年,界首市調整畜牧業發展思路,結合本地實際,依托安徽省界首市陶廟山羊大市場,通過安徽立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銀海集團等畜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帶動,界首市財政扶持、推廣山羊適度規模養殖模式等途徑大力發展山羊養殖,形成了具有界首特色的山羊產業,兩年來,山羊存欄、出欄增長率逐年提高,山羊產業發展勢頭喜人。2009年底至2012年底,界首市山羊存欄由14.73萬只增至21.3萬頭,增長44.6%,存欄50~100只適度規模養羊場由46家增加到314家。
1 基本情況
界首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邊陲,總面積667.3km2,耕地面積4.13萬hm2,人口78萬,轄18個鄉、鎮、街道,是皖西北重要商埠和門戶。界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級市,人多地少,農村經濟是典型的農畜二元結構,農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由于我市農民素有養羊習慣,養羊基礎較好,在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打破了傳統飼養觀念和模式,涌現出一批新型的規模養羊專業戶、專業村和專業飼養場。
2 山羊適度規模養殖模式
2.1 界首市山羊養殖及品種改良歷史 20世紀80年代,“安徽白山羊”是界首山羊生產的主打品牌,經過歷代山羊養殖戶的長期選育,形成了耐粗飼、適應性強、繁殖率高,肉和板皮質量優的優良品種,界首市是安徽白山羊的重要集散地,1982年省農業廳在界首市進行了白山羊的屠宰試驗,試驗效果理想,為“安徽白山羊”品種的發展和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9年,界首市開始實施“安徽白山羊保種”項目,從偏僻農村篩選了300只具有鮮明特征的基礎母羊和30只種公羊,建立了安徽白山羊擴繁場,目前該擴繁場規模逐漸擴大,提供種羊的能力逐漸增強。
歷年來,界首市有計劃地開展山羊雜種優勢的利用,摸索出豐富的山羊雜交改良經驗。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分別引進了莎能羊和波爾山羊對本地山羊進行了改良,生產效益明顯,促進了我市山羊養殖業的巨大發展,山羊存欄一度達到80萬只。界首市農民在多年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養羊經驗,走出了一條農區養羊之路。1999年全省山羊流通現場會在界首召開,之后我市先后在陶廟鎮建設了高標準的山羊交易市場和山羊屠宰市場,全國各地客商云集,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原省委書記盧榮景視察時曾題詞“以羊聚財,帶富四方”。
2.2 適度規模養殖品種選用 山羊適度規模養殖選擇本地“安徽白山羊”母本和引進品種波爾山羊、小尾寒羊等父本雜交,充分發揮母本和父本優勢,其雜交后代在保持本地山羊肉質鮮美、板皮細膩柔韌等特點的基礎上,生長速度明顯加快,取得了明顯成效。適度規模養殖戶可以從安徽白山羊擴繁場引進基礎母羊,也可以根據本場實際自己篩選繁殖率高的基礎母羊,父本波爾山羊、小尾寒羊從外地引進。
2.3 引導適度規模養殖 界首市重點扶持存欄能繁母羊30只以上的規模養羊場,通過扶持引導,我市山羊養殖由原來傳統的千家萬戶式散養逐漸向適度規模轉變,散養戶逐漸減少,規模戶逐漸增多。目前界首市規模養殖戶一般存欄能繁母羊30~120只。
2.4 勞動力配備 目前我市規模養殖戶大部分以家庭模式飼養為主,全家勞力能夠滿足羊場的勞動力需求。規模稍大一些的羊場,一般聘用1~2名工人。
2.5 設施設備 適度規模養羊全部使用墊床技術,用竹子或廢舊木料方條釘制成羊床,離地高約50~80cm,便于清掃,保持羊舍潔凈。大型養羊場配備有粉碎機、揉切機等秸稈處理機械。
2.6 飼養管理 為了提高山羊飼養戶的管理水平,界首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每年對規模養羊戶進行3~4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飼養管理、疫病防治等。規模飼養戶依據培訓內容進行科學配料、科學管理。
2.7 防疫要點 山羊產業作為界首市的重點培植產業,界首市畜牧獸醫局在做好口蹄疫強制免疫的同時,從2010年開始,還采購了羊痘疫苗、三聯四防疫苗,動員全體村級動物防疫員對羊場進行防疫,穩定了山羊業的發展。
2.8 養殖廢棄物處理 養殖廢棄物處理方式主要有糞肥還田、沼氣利用。界首市能源辦投入大量資金對規模養殖場進行沼氣建設,規模戶基本上都建有50~200m3的沼氣池。
2.9 投資及效益分析 適度規模羊場按80只能繁母羊計算,每只母羊1 000元,約80 000元,羊舍按每只能繁母羊1 000元計算,約80 000元,總投資約160 000元。羊場每年出欄山羊300只,每只羊利潤約300元,年收益約9萬元,2a即可收回投資。
2.10 生產組織形式 適度規模養羊場相互結合組成山羊養殖合作社,目前,界首市約有山羊養殖合作社16家,大大提高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節約了生產成本。
3 山羊養殖的主要特點
3.1 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發展 近年來,依托陶廟山羊市場,我市先后興建了安徽立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市級龍頭企業)和安徽銀海集團(省級龍頭企業、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初步形成了“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的良性發展格局。安徽銀海集團是一家集種植、養殖、交易、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下轄6個子公司、2個專業合作社,在山羊養殖繁育、交易管理、屠宰加工、冷凍運輸、板皮收購加工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山羊養殖戶不存在出售難的問題。
3.2 依托項目建設,搞好試驗示范 2011年初,我市秸稈養羊新建項目已獲批復,爭取財政資金140萬元,目前該項目已開始實施;獲省級標準化規模養羊示范場扶持資金80萬元;阜陽市養殖小區以獎代補資金5萬元;省財政廳撥付我市10萬元白山羊保種專項資金;安徽省肉羊產業體系界首試驗站已獲批并掛牌運轉。
3.3 推廣高床養羊,便于飼養管理 界首市適度規模養羊推廣高床技術,便于清掃糞便,保持了羊舍的干燥,減少寄生蟲病的發生。
3.4 種養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秸稈 市畜牧獸醫局每年均適時召開秸稈青貯氨化現場會,使秸稈青貯氨化技術廣泛應用于示范場(戶)和部分養羊大戶。部分養殖戶還種植黑麥草、皖草二號、苜蓿等,以彌補青綠飼料的不足。
目前,全市規模養羊戶人員均能熟練掌握高床羊舍、生物飼料養羊和秸稈氨化、青貯技術。
4 山羊適度規模養殖的優勢和不足
界首市近幾年通過政府扶持,大大提高了農戶養羊的積極性,促進了山羊養殖業的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逐年增加。適度規模養羊的優勢在于勞動力一般以家庭成員為主,飼草以農作物秸稈為主,減少了資金投入。存在的不足主要是飼養管理水平不是很高。
5 山羊養殖的主要扶持政策
2010年,界首市政府出臺了《界首市扶持山羊養殖基金使用辦法》,財政拿出50萬元進行獎補能繁母羊在10只以上的養羊戶。2011年,市政府又對《界首市扶持山羊養殖基金使用辦法》進行了修訂,市財政每年拿出150萬元,對存欄能繁母羊30只以上的養羊戶進行獎補。界首市畜牧獸醫局也采購了強制免疫疫苗以外的羊痘、三聯四防疫苗免費為養殖戶防疫。定期對養羊戶進行技術培訓。
6 推廣應用情況
2009年底我市山羊存欄14.73萬只,至2011年底,山羊存欄山羊存欄21.3萬頭。出欄山羊34萬只,年產值2.2億元,占畜牧業產值比重26%。從規模養殖情況看,2009年底,存欄30只以上規模羊場46家,最大的羊場存欄不到200只。到目前,全市規模養羊場發展到314家,規模養羊比重由去年的26%提高到39%,最大的規模羊場存欄1800余只,發展勢頭強勁。我市銀海集團和福羊養羊場先后被評為安徽省“省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銀海集團還被評為“農業部標準化養殖示范場”。
社會資金投資規模養羊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我市目前有6家投資200萬元以上的規模羊場正在建設中,另有10余家有投資意向的人士已與市畜牧部門聯系,要求協助進行前期場區布局和圈舍圖紙設計工作。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