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義
在現代社會的小學教育中,思想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思想教育是為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重要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小學生道德素質令人擔憂的情況。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點解析了小學思想教育的現狀,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五大對策。
小學生思想教育問題對策
一、教育方法的解析
1.情感渲染法
很多情況下,人的情緒總是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情緒感染法,是指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美好高尚的精神形象去感染學生,更是要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往,使學生之間良好的形象相互感染。更進一步來說,不能把小學生當做灌輸死道理的對象,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現在的小學生自主性非常強,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小學思想教育中,不但不能繼續實行傳統的課堂模式,還要研究新的課堂模式,運用新的科學成果來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例如,上課之前讓學生收集與本堂課有關的知識,等到上課時一起發表,一起討論這種教學模式就很好。
2.模范榜樣法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通常小學生的模仿對象是自己身邊的人,經常能看到小孩模仿身邊人的行為。模范榜樣法的意思,就是為孩子提供可以效仿的正面的對象,這些對象或許是長時間陪在身邊的老師、課本里出現的英雄人物、社會上那些正義人士,最后不可或缺的是父母。父母在這個方法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小學生看到這些人的正義的行為,潛意識里就會去模仿。教師可以多給學生講一些故事,如公交車里會有很多人主動讓座,很多人愿意去做志愿者,等等。這對小學生良好思想教育的培養很有幫助。
3.實踐鍛煉法
很多孩子的心理活動都會受到實踐活動的影響。只有當小學生自己親身體驗了,感覺才能更深刻,才能更有體會。古語說“百聞不如一見”。也就是說,社會實踐鍛煉法就是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制作出適合孩子們的具體的實踐活動。讓所有人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再通過一定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孩子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加強學生的事物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二、現存的問題
雖然在如今的小學生思想教育有很多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依舊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
1.重成績輕品德的觀念
由于現代社會的經濟體制,競爭越來越激勵,這就出現了“應試教育”的問題。在廣大的“應試教育”的環境中,評價學生的優劣,很大比例是靠學習成績,德育卻顯得微不足道。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學校一味地追求成績,導致學生也開始重視成績,忽略了本該重視的思想品德的發展,很多學生甚至以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行了,其他都無所謂。隨之,就出現了很多同學學習成績不錯卻道德素質不高的情況。
2.重約束輕說理的做法
當今社會,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庭,對于小學生的思想教育都是注重了約束而忽略了說理。學校和家庭甚至社會都制定出了許多的“不許”,卻沒有告訴孩子為什么不許。孩子們只是在嚴格的管束下執行了不許,卻沒有從內心深處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很多情況下,孩子只是為了得到表揚才去做一件事。其實,相比較于“不許”“不可以”,孩子們更需要理解為什么不可以,這才是思想教育的本質。
3.小學思想教育過度社會化
孩子的成長時間大部分都是在校園,因此,學校在思想教育中占很重要地位。教師在思想教育課的過程中,是不自覺的就表現出來社會化的一面。這種行為會給小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作為思想教育教師,必須遏制這種行為。
4.獨生子女的問題
現在社會,普遍都是獨生子女。而獨生子女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父母過于溺愛等問題。而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獨生子女的這一問題。
三、采取的對策
1.不斷更新思想品德教育觀念
小學生因為自身年齡小,沒有足夠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對事物的認識辨別有偏差。而小學又是孩子心理素養形成和各種生活習慣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所以必須克服片面的思想,從根源上把德育和智育的關系理清楚,認認真真的開展“成人+成才”的“雙成”教育,這是社會、家長和教師必須履行的職責。只有這種做法才能真正的讓孩子成才,也只有這種方法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成人。
2.不斷改進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思想德育教育與智力教育一樣,是相互聯系的、不可分割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要求“扎實推進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我們要充分利用各個學生與各個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那樣效果才會更明顯。還可以以活動為傳播渠道來進行實踐,讓學生們在自然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出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另外,小學生的德育實踐活動的形式也應該多姿多彩,如情景活動、道德演講、體育競賽,等等,讓小學生從中一點一點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3.不斷完善教師的自身修養
教師,毫無疑問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導者,孩子們把教師作為模仿的對象往往是不自覺地。“師者,人之模范,學生之楷模”。因此,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們產生直接的作用。教師將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所有工作在小學思想教育崗位上的教師責任都是很重的。他們將以自己的品格來感染學生,努力做到平等地與學生交流,用自己的真誠和愛來打動學生。
4.利用社會實踐,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把學生置于實踐的環境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效果比較明顯。讓學生親自體驗,受到感染,以激發他們的熱情。比如,開展“扶老人過馬路”“英雄事跡故事大會”,等等,或者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如爭做“文明學生”“最美小義工”,等等。充分地利用實踐的力量使學生受到感染,受到教育,道德情操得到陶冶,思想道德素質得到提高。
5.努力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合力的形成
注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過:“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說明家庭教育對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因此,家長們不僅僅需要重視孩子學前的智力開發,更應該重視早期的道德教育。在充分發揮學校的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學校、家庭、社區和社會這幾個方面積極地予以配合,才能真正提高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全面地培養孩子的目的。
四、結論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花朵,所以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很重要的,它為以后奠定了基礎。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長久以來養成的結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教師細心認真地教導,學生自覺努力地學,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以及嚴格的管理。持之以恒,一點一滴,經年累月,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成為社會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劍.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初探[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09):7-8.
[2]閆振部.淺談思品課教學中發散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