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月珍
英語要做到有效教學,就要抓好入門階段的教學,利用有效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學英語,從而取得令人期待的教學效果。
入門教學有效資源學習興趣最近3年來,學校陸續進來一批特崗新教師,看著他們年輕活波,令我們這些老教師感嘆歲月如梭。可教學已經3年了,有的年輕老師已經厭倦英語教學了,直喊叫累,感覺付出沒有回報,學生難管理,我們這些老教師觀了他們的課也覺得沒有頭緒,教學程序混亂,學生難以駕御,不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感覺是在教大學的大學生,而不是初中生一樣。英語要做到有效教學,就要很好的利用學生,課本等有效的學習資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利用好自身和課本等有效的學習資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他們沒有利用好這些資源,對這些剛升入初中的小學生的英語水平估計太高了,沒有抓好入門階段的教學。
一、觀察并分析所教班級基礎
教育部要求小學三年級以上有條件的學校開設英語課,但是農村小學由于師資問題,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絕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僅限于會朗讀26個字母,而不能準確地讀準、寫出26個字母;興致高時,能朗讀幾個帶有Chinglish的英文單詞及幾句日常用語。因此,接手七年級新的教學班時,要對學生進行難易適當的診斷性英語考試,包括字母測試、詞匯測試等。通過測試,了解學生的現有基礎,精心備課、上課。針對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避免有一定的基礎的學生對重炒舊菜,索然無味;同時對于毫無基礎的學生精心施教,夯實基礎。
二、注重語音教學,合理調整教學內容
首先,英語教師要熟知兩個學段的英語教材和課程特點,了解教材中每一課的重難點,以便有目地有設計可行性的英語教學方案,明確小學的英語教材與初一年級英語的相同之處,找準銜接點,如詞匯、語音、語言功能等。
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調整教學內容。一般來說,日前所使用的教材以若干課堂用語為主,穿插字母教學。應該打破教材的編排順序,學完字母及若干基本詞匯之后,系統講授音標知識。可采用“分散歸納”的教法,及時利用字母以及一定量的詞匯歸納出音標,教授讀音規則,如字母組合的發音、輔音連綴、多音節的劃分等,讀音規則與音標結合起來,給學生記憶單詞的拐杖。在這過程中老師要特別注意講解48個音標的發音要領和發音要領,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一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仍然保留小學時的習慣,學習憑一時興趣,缺乏主動性,注意力不集中;視、聽、記的活動多于讀寫活動,讀的技能只側重于拼讀和模仿朗讀,而寫的技能只限于書寫不太規范的字母及少量單詞。進入初中后,老師要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擴展和使用逐步轉化為視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從用三格練習本書寫單詞、句子、音標轉化為不用三格本書寫;從機械模仿轉化為有意識記憶;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同時,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做記號,課內聚精會神地聽講的習慣;上課做筆記、課后及時整理筆記、再做家庭作業達到鞏固復習的習慣;早上朗讀、晚上默讀、記憶知識的習慣;培養學生獨立歸納、發散知識點的習慣以及建立錯題集本、善于反思,補缺補漏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寓孝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七年級新生在開學初有一種學習的新鮮感,學習熱情高,但一段時間之后,單詞量的增大后難于記憶的困擾以及學生身上保留的學習性心不夠的特點,對學習英語的熱情必須驟冷。所以在七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應盡可能采用多種方式,寓教于樂,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可以在單詞教學中,采用實物、彩圖、卡片、簡筆畫來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取見性,激發學生興趣,或者在課前進行詞匯、聽寫接力賽;可以在句型教學中,給學生設置切實可行、恰如其分的語境,鼓勵學生參與表演,予以獎勵,體驗成功;也可以運用目的性、趣味性、實用性、激勵性皆強的游戲,導入新課;更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七年級英語教學的這一入門階段,只要老師對學生深入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特點,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吸引住學生的眼球,緊緊攥住學生求知欲極強的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學英語,就能取得令人期待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松濤.英語教學“四原則”[J].輔導員,2011,(Z3).
[2]和學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