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陽
信息技術作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在英語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學也離不開計算機的應用,兩者的整合可以相輔相成,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還有助于增大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的思想放飛,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好的語言氛圍,讓學生的語言輸出量與輸入量增加,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英語教學中,能使學生學習英語的獨立性、創造力以及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就能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有效應用小學英語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能夠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輔助手段多樣化,給學生創造更真實的語言環境,提供更多更新的信息與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充分發揮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實踐、思考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最終達到利用信息技術改善缺乏學習興趣、缺乏運用英語的語言環境的現狀。
一、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圖文聲像并茂,形式活潑的特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展現新穎的課文講解和練習,呈現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除了應用教學課程軟件外,還可選擇一些輔助材料,利用電影、VCD、錄音機以及網上資源自制教學課件,來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達到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在創設學習環境上利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多彩的顏色、逼真的聲音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掌握知識,避免了學生在緊張氣氛下的被動學習。
二、創設情境,不斷培養學生的實踐和交際能力
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缺乏一定的語言環境,缺乏語言實踐的機會。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又往往只注重句型的學習,忽視它的具體應用。因而,不少學生能從原型例子和教材練習中獲得固定的、孤立的知識點,但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情境的能力比較差。當他們遇到與之不同場合下的現實問題時就束手無策。我們通過數字化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應用,能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的情景,這不僅縮短了教學和現實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而且滿足了他們好奇、好動的心理,學生觸景生情,激發起表達的欲望。這種情境性學習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習遷移,使學生在英語交際活動中提高了交際能力。
如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我多首先借助于媒體的幫助,將本課重點句型通過課件轉化成一幅幅活潑有趣的畫面,再配以富有沖擊力的聲音:呼呼的風聲、轟隆隆的雷聲,使學生在視覺、聽覺全方位刺激的過程中,在猜謎游戲中完成了學習新知識的目的;隨后,教師又在媒體的幫助下通過練習檢驗學生對此項內容的掌握運用程度,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培養了學生的運用能力,達到了“一箭雙雕”“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中的網絡資源為學習者提供了創造性運用語言的空間,以網絡為媒介的交流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網上可一起探討同一話題,共同收集,分享信息,共同解決問題。這種方式比課堂師生之間的討論更加平等、輕松、和諧,減輕了學生學習時的緊張感和焦慮感,學生在網上獲取信息、討論問題的同時,為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方面的技能提供了機會,為了進行交流,學生又不得不依靠這些技術在此階段上都得到了綜合運用。
利用網上交流工具可用于句型教學訓練,首先將所教句型使用的地點和場合用數碼相機拍下,并在網上播放出來,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幫助每個學生正確理解使用句型。然后讓一個學生與事先拍下的情境中的人物進行對話,也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面對不同的場景,或是在聊天室與他人用英語聊天等,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也可設計恰當的“關卡”只要練習過關,就給予“Good”“Great”“Clever”“Work harder”“Dont drop,OK?”等等,或不時地跳出一張可愛的小臉,并配上一段動聽的音樂,使他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機器對話。這不僅可以達到理解和掌握句型的目的,還能使他們敢于大膽開口說英語,使中國人學的英語不再是“啞巴英語”了。這得益于現代教育技術網絡的優越性——人機交互性。
四、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課程資源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在畢業時要達到二級目標要求——即除了能認讀、理解教材上所示的單詞、短語和對話、短文外,還應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正確朗讀故事或短文,并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要達到這一目標和要求,僅靠教材所提供的語片和材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課外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即是對教材的有效補充,又是對教材學習的一種檢測和提升,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直接的方式。
利用網絡開發課程資源,可以擺脫課本是閱讀材料主要來源的局限性,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封閉、孤立的課堂教學,增加語言輸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1.教師可以發揮備課組、教研組大集體力量,分工協作,圍繞教材中的各個話題,在網絡上收集與之有關的閱讀材料。對收集到的語言材料要進行篩選,分級,力求能為各個層次的學生提供難度適中、梯度明顯的閱讀內容。最后,將收集、整理的內容統一存儲在學校網站上,提供學生自主訪問,選擇使用。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寫在留言板上,老師定期解答疑難問題。
2.教師通過搜索引擎在網絡中尋找適合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網站,向學生推薦,與此同時,可以組織英語基礎較好、使用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將在網絡上讀到的好文章收集起來,推薦給教師和同學,進一步擴充閱讀資源庫。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是教育變革、教學手段變革的必然結果。作為教師,我們要與時俱進,樹立科學發展觀,不僅要學會合理使用多媒體,創設各種情境引導孩子積極愉快地學習和運用英語,同時還要利用好網絡,幫助孩子搞好英語課外學習,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為他們今后終生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我們每位小學英語教師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