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要求學生學習的境界必須是無拘無束的;大力實施趣味教學;創設“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生與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也必須是快快樂樂的;讓練習聯系生活,做到學以致用。從這五個方面,
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教學環境小學數學的課堂如何成為生態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所極力研究和追求的。筆者以為,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即個性興趣和求知欲擺在首位。”這應當對我們有啟迪意義,應當說我們的課堂是否成生態型,這要看我們學生學習數學,學習數學發展的內在動力如何,內在動力發展得好,我們的課堂肯定呈生態型的趨勢,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又怎樣能呈生態型的課堂趨勢呢?
一、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要求學生學習的環境必須是無拘無束的
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告訴人們,只有當我們的小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境界上感到無拘無束了,小學生的學習情趣才真正意義上被激發出來,小學生的學習課堂也才真正意義上借助了生態形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力求做到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們的小學生去感到無拘無束。首先,是導入新課要力求做到巧妙。巧妙地授導入,能使我們的小學生一下子就能進入無拘無束的學習狀態。巧妙地導入,可讓我們的小學生似“初生牛犢”不畏虎矣!雖然數學學習的知識與體驗數學思想及數學問題的解決,乃至于情感態度的建立對于小學生而言都是陌生的,但當我們的小學生進入了一定的理想的無拘無束的學習狀態時,我們的學生總能很快地從陌生到熟悉的。其次,是數學課程流程的推進,更應當是無拘無束的。數學課堂的推進對于小學生而言,應當是學生自然生命體驗的旅程。作為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思路、學習規律;應當尊重教學過程的自主性,動態性;積極去謀求充滿生動的課堂情景。如果失去了對學生的尊重,則無從談及生態課堂的構建。尊重學生是我們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最起碼的師德規范。做到了對每個生命體的尊重,學生則能在無窮的知識海洋里暢游。
二、大力實施趣味教學
眾所周知,在諸多學科當中,普遍都認為數學比較單調和乏味,而數學本身的內容安排也遠遠比不上語文那樣生動有趣,在教學過程當中假如不動點小心思,是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和活潑,我在教學中力求表達語言生動和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就連平時學生課堂發言的評價,我也注重措辭和語氣,給予強化式的鼓勵贊揚。教學中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動靜結合,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隨時隨地樂意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動口發展到想動手,而動手和動口都是促使學生動腦的最好學習方法。
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筆者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例子。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感同身受地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為教師,除了把那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來教育鼓勵學生,使學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從課堂引入現實生活當中,并且鼓勵他們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來強化學以致用。
三、創設“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世界聞名遐邇的大數學家康托爾曾說: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課堂教學環境是課堂內各種因素的綜合體。“其是由課堂空間,課堂師生人際關系,課堂生活質量和課堂社會氣氛等因素構成的課堂生活情境”。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的優劣與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有著緊密聯系,這里觸及的環境主要是指學生心理環境和教師的教學環境。“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研究,從外部環境來看主要是如何創設一種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環境,從心理學方面來看,主要是創設開放型的課堂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氣氛。外部環境——課堂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處不在和無時不有的,它是課堂教學第一層次要素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創設“開放”的課堂教學空間有利于學生多層次和縱深地交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
四、小學數學生態課堂的構建,生與生之間的互動合作也必須是快快樂樂的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踐行這樣的課程基本理念,必須力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的快快樂樂。這里需要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而這密切配合的前提,則應當要求我們的教師去努力追求這樣的目標:抓住數學知識的“魂”,既要通過巧妙的設計,有效地引導我們的學生和老師去、同伴共同經歷探索和體驗成功,同時還要抓住關鍵之處,去追問,讓學生從教師的追問中生出疑點,啟發學生去思考和發現。再之,還必須鼓勵學生去把思考和心得去和老師和同伴進行交流,尤其要注意讓我們的學生去大膽地表達。這樣則可使得我們的學生的思維經受了一定的挑戰后形成一定的數學思想。如在教統計與概率時,我們總要讓學生去做摸球的游戲,學生摸球前,我們也總不告訴袋子中不同顏色球的數量,只告訴學生袋中只有兩種顏色的球,只要求學生去摸球,只要求學生去不斷地多次地再放回地摸球,學生摸來摸去,總能產生一定的感覺。然后讓我們的學生把摸球的感覺去與同伴進行交流,學生在交流中便會不自覺地道出不同顏色球的數量,即他們各自所占的比例,進而估計袋中不同顏色球的數目。
五、讓練習聯系生活,做到學以致用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務生活,應用于生活,學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學完新課后,我就編一些實際應用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課堂練習的設計,首先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材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這樣的聯系,來源于學生的生活現實,使學生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而且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提高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構建小學數學生態課堂,必須要求我們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愉悅的情感生活,和積級的情感體驗的過程。尤其要關注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中的幸福指數。小學生的幸福指數高,學習的效果肯定就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