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身體是工作和學習的基礎,體育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高等教育是重要的一線人才的培養基地,但是很多學校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為了培養更合乎規格的高職人才,要從重視體育教育、改變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對高職體育教育進行改革。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體育教育;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目前是中國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基本占據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僅提高了中國適齡群體的總體的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人群文化素質都具有一定的社會的意義。體育作為一門重要的高職課程體系中的基礎課程,通過體育課程的教學開,培養學生掌握好基本的體育技術、技能外,要掌握1-2項專業體育技能,為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繼續鍛煉身體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同時,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習時間是大學生由學生從學校向社會人轉變的重要的緩沖時期,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高職體育課程的教育來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過各種各樣的體育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奮斗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從而提高在工作中吃苦耐勞的品質,在今后的工作和創業過程中都是不無裨益的。但是在實際的高職教育的體育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不僅制約體育課程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總體的高職教育的人才的培養質量。
一、高職體育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般說來,高等職業的體育課程的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體育課程的重視不夠。由于高職教育學生在校的時間比較短,很多學校都是兩年半的學習時間,甚至有的學校安排兩年,在第三年安排了頂崗實習,所以學時非常有限,在有限的學時除了完成教育部門制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課程:如思想政治教育、毛澤東理論等等,還要重點要學習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核心專業課、專業素質課等等。以上學時會占據很大的比例,所以剩下來對體育課的時間非常短,有的學校在體育課程基本只開設了60個左右的學時。(2)體育課程的培養和專業職業方向不統一。如今很多學校不分專業開設的體育課程基本都是一樣的課程的教學計劃,根本體現不了體育在專業方面的區分,高等職業培養方案中的所有課程都要服務專業的發展,并且要體現其課程開設的職業性,要樹立思想觀念上,樹立“課程改革為專業發展服務”的指導思路。譬如女生多的班級和管理類專業就應該與男生相對較多、實際操作技能強的專業在體育課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手段方面就應該有區別。(3)體育課程的教學方法單一。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等體育教育的發展也發生也轉變,再也不是以往重視和培養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競技技能。由于很多高等職業教育的都是由中專升格而成,體育教師的年齡結構偏老,教育觀點和手段非常的單一,很多課程還是停留在基本的示范操作加練習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興趣,體育課程的教學會基本在流于形式,無法達到高等職業教育體育教學的目標,所以高職體育教育更需要與其整體職業教育目標相一致的“開放式”教學模式。(4)體育課程考核評價標準不科學。如今現在體育教學考核基本有統一的標準,內容也存在地區雷同,如男生考俯臥撐、女生考仰臥起坐,或者是進行短跑和投擲方面的考試,也有部分學校花時間進行中國武術的教學。如果都以相同的評價模式,體現不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不了專業的特性、體現不了地區的特色,所以學生在學習也沒有太大的興趣。要想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興趣,首先要改變體育的評價標準。
二、提高高職教育質量的建議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強調了高職教育要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中也體現了要重視體育的課程教育,對提高高等職業教育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質量有以下幾個建議:(1)重視體育課程在高職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性。體育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堅韌品質非常重要,這在學生的工作方向非常重要。除了在課堂的教學,體育課程的另外一項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堅持鍛煉的能力和相關的知識,要求學生掌握一種專業的鍛煉手段。由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時有限,可以把體育課程變成:“基礎課程+選修課程”的模式。如“2+1”“3+1”“1+1”三種模式:“2 + 1”模式:在開設一學年體育選項課或“基礎課+ 選修課(學期制)”的基礎上,以同一專業或同一大類專業為基礎,通過在第三、四學期將對專業職業實用性體育必選課形式對學生進行公開的招募選修,主要進行同一專業或同一大類專業職業進行實用性體育理論和實踐課的教育。“3 + 1”模式:在開設三學期體育選項課或“基礎課+ 選項課”的基礎上,以同一專業或同類專業為基礎,把第四學期體育選修課任選1 學期,進行職業實用性體育理論和實踐課的教育。“1
+ 1”模式:在通過每學年第一學期進行體育基礎課的教學和學習,每學年第二學期實施職業實用性體育課為主要內容的課程設置模式。所以在人才的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體育課程應該分成兩部分,除了必修外還要加一些選修的課程供不同的專業的和個性特點的學生學習,如體育保健知識、體育欣賞、太極拳、保健操等等以上幾種不同的劃分方式看似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實質基本一致,就是基本遵從了分階段和層進式的教學設置,將基本身體素質和職業身體素質有機結合起來。(2)注重體育教學和專業方向的統一。任何專業培養計劃的課程要服務專業,體育課程也不例外。所以體育課程要和專業相聯系,譬如女生較多的專業,如商務英語、文秘、商務管理等專業的學生可以把健美操、體育舞蹈作為體育課程的主要學習方向,因為該專業的學生一般從事室內的文案工作,需要知道如何在室內進行鍛煉和工作,培養良好的情操和氣質。如男生比較多的專業如:機械制造、冶煉采礦、土木工程、建筑等專業,學生戶外工作的機會比較多,工作條件都比較艱苦,更重要培養學生在戶外的工作和持續的品質,那么在體育項目的選擇和選擇戶外中的足球、籃球等相對激烈的學習項目。像旅游管理和有些管理專業,可以培養學生進行一些休閑體育的學習和能力,如網球、游泳等等。總之在體育項目的選擇要盡量貼合專業,爭取在學生畢業以后,在學校學習學習的體育能力可以服務專業。(3)改變體育課程的教育方法。教學方法上,采用開放式、創新型教學針對當今學生90后學生個性凸顯、自我意識增強等特點,體育教學方法也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良創新。所以體育教師除了掌握基本的體育訓練理論外,還要會運用一些體育的最新的教學方法。而目前創新教學方法也非常多,諸如發現式教學法、引導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分層式教學法以及學練小組教學法等。在分組教學中,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來分組,每個組選擇一個組長,通過分配任務和教學內容,實行組長負責、組員互助的學習和鍛煉方式。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優勢就在于實現了學生的自主、自制,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促進學練小組成員間的交流,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提高團隊的協作和團結精神。(4)改變體育課程的評價標準。高職學生在對體育項目的選擇上,男、女生有很大的差異,男生喜歡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對抗項目,女生喜歡健美操、體育舞蹈、游泳等娛樂和休閑類項目。所以在體育課的評價方面就不能千篇一律,要選擇學生喜歡和擅長的體育項目來作為自己的成績的考核標準,不僅可以提升學習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做到給分更有依據,合情合理。
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可持持續發展的能力,身體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體育鍛煉則是維持良好身體機能的重要途徑,所以高職教育要把體育教育放到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培養學生熱愛體育、熱愛鍛煉和熱愛生活的良好、積極的心態,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好基礎。
參 考 文 獻
[1]沈軍.高職體育新教學模式研究[J].運動.2012(10):97~98
[2]朱佳斌.高職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淺探[J].搏擊.2012(12):10~11
(本文作者為湖北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在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