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長慶油田堅持以人為本、積極調整完善惠民政策,努力營造“人和”氛圍的主要舉措出發,闡述了堅持以人為本和改善民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有效途徑。倡導現代企業只有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企業員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根本利益,才能推動企業在和諧氛圍中協調發展,在發展中成長進步。
【關鍵詞】以人為本;和諧穩定;協調發展;改善民生
一、以人為本與和諧企業的基本定義
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迫切需求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1)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依靠人是根本前提;提高人是根本途徑;尊重人是根本要求,構成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充分依靠人、努力提高人、平等尊重人構成了企業以人為本的和諧理念,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和諧的人力資源保障。是企業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企業,實現發展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諧企業是企業在處理內外部關系時,體現出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和諧企業的基本特征應該是:經濟發達、制度健全、科學發展、誠信經營、企業與社會和諧相處、良性互動。其基本標志是:員工的福利有保障、內部矛盾能有效化解、企業文化建設蓬勃發展。把企業建設成為遵章守法、誠信至上、團結協作、關愛員工的企業。(2)和諧企業的基本要素。和諧企業具有三個基本要素:一是企業內部的和諧,加強在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包括組織結構、生產經營過程、利益分配等方面的設置,以及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和諧。二是企業與相關利益合作者的和諧。企業的相關利益合作者是指與企業有經濟關系的合作伙伴和關系人,包括材料供應商、生產商、設備的供應商等。三是企業與外部環境的和諧。企業外部環境是指企業所處的地域、經濟、政治、人文等方面相處的環境。
二、堅持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必然要求
(1)堅持以人為本,是和諧企業對人的起碼要求。構建和諧企業,人是關鍵,必須充分把握好、發揮好每個人的作用。和諧企業發展的動因和動力、廣度與深度、速度與效益,都取決于人的需要、人的素質、人的能力、人的價值取向、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正確把握好尊重人、關愛人、依靠人三個要點,既是體現以人為本的需要,也是建構和諧企業的需要。妥善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企業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既是體現以人為本的重要標志,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起碼要求。(2)堅持以人為本,能有效化解內部矛盾,是企業和諧穩定的要求。隨著企業客觀形勢的不斷變化和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各行業之間、企業干群之間的文化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企業內部矛盾也不斷出現新情況、新變化、新特點,各種經濟利益矛盾和公平問題日益凸顯。企業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就要在研究和出臺新的政策時,堅持以人為本,建立起公平、公正和民主監督協調機制,統籌兼顧好企業各階層人員的利益,把企業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員工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員工群眾話有處說、理有處講、利益能得到維護。堅持以人為本,是企業維護公平、維護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3)堅持以人為本,能激發員工的創造活力,是員工實現自我發展的要求。企業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把員工追求自我發展的潛力,作為企業協調發展的動力,才能最廣泛、最有效地調動企業全體員工,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聰明才智,自覺為企業發展施展才華。(4)堅持以人為本,能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是企業發展進步的要求。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企業發展觀也發生了深刻變革,從增長理論到發展理論,再到現在的可持續發展理論,始終在倡導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為企業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又好又快發展,注入了新的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促進了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既是現代企業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有效途徑。
三、體現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有效途徑
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員工的自我發展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以員工親身感受的幸福,來體現企業的先進性和優越性,這是現代企業科學發展、協調發展和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有效途徑。長慶油田公司作為國有大型企業,近幾年在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
1.體現以人為本,首先要找準企業發展中的不和諧問題。長慶油田為準確掌握企業發展中,存在的不和諧問題和廣大員工的迫切需求,定期組織有關部門深入基層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找到了油田基層員工反映迫切的民生問題,找到了影響油田和諧穩定的六個問題:一是有償解除勞動關系人員受其他企業同類人員的影響,強烈要求解決生活困難,提高再就業勞動報酬,要求企業全額繳納養老和醫療保險,解決與在職員工退休后待遇上的差異問題。二是油田員工的大齡子女,因各種原因解聘、辭退、離職的市場化臨時用工,在油田理順和規范勞動用工過程中,要求恢復原勞務合同工身份,解決再就業,并接續“三金”。三是七十年代參加油田集體勞動的家屬,要求按月增發生活補貼,并提高每月生活補貼標準,還要求將勞動家屬轉為大集體工,建立基本養老、醫療保險,按大集體工享受退休待遇。四是油田沉積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從油田會戰初期到現在,在不同發展階段,難免形成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如精減下放、工傷工亡、辭退除名、離職退職、刑滿釋放等遺留問題。五是油田在重組改制中,部分基層單位在業務轉型、員工重組轉崗中出現的住房、分居、贍養老人和子女教育等家庭問題。六是隨著油田用工制度的調整,社會化勞務工反映的同工同酬問題,要求企業提高薪酬待遇等。長慶油田面對這些影響和諧的問題,積極參考和借鑒其他國有企業發展經驗,多次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方案,對以往政策中配套措施不到位的,進行了綜合性調整、補充和完善。
2.體現以人為本,要把改善民生作為構建和諧企業的重點。為解決好企業的和諧發展問題,長慶油田把完善政策、改善民生,作為體現以人為本的重點,先后多次派出調研組,到其他油田進行調研,并與這些油田保持聯系,隨時了解其他油田的政策變化信息。二次重組以來,長慶油田加快了改善民生的步伐,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調整了各階層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完善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側重解決了油田基層員工,尤其是弱勢群體存在的民生問題。堅持多措并舉,落實好政策實施中的督查和監管責任,使油田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落到了實處。一是解決了有償解除勞動關系人員的再就業和生活困難問題。為解決好有償解除勞動關系人員的生活困難問題,長慶油田通過在礦區服務崗位,對身體健康、有就業愿望的有償解除勞動關系人員,安置了再就業,對因身體問題不能就業的有償解除勞動關系人員,每月發放生活困難補助,使這一群體的生活困難問題得到了解決。二是拓寬就業渠道,解決了員工大齡子女的就業問題。根據油田員工子女多、就業崗位少、安排難度大的實際,長慶油田在規范清理社會化用工、合理配置生產一線用工崗位的同時,把基層生產一線新增的用工崗位,優先用來解決員工大齡子女就業。根據全油田未就業員工子女的年齡、文化程度和健康狀況,油田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幫扶政策,對油田大齡青年實施了再就業幫扶,對身體健康符合油田幫扶就業條件的大齡待業青年,以勞務派遣形式安排到了生產一線再就業,使困擾油田的大齡子女就業問題、養老和醫療保險問題,得到了妥善地解決。三是解決了退崗勞動家屬和員工遺屬的生活保障問題。為了解決好油田退崗勞動家屬的生活保障問題,油田領導多次帶領相關部門,到陜甘寧省區業務主管部門進行溝通,研究商談油田退崗勞動家屬和員工遺屬的參保問題。經過多方努力,已經為油田一萬多名“五七工、家屬工”員工遺屬參保。并及時為參加油田集體勞動的家屬調整提高了生活補貼標準,為參加集體勞動不足5年的家屬發放了一次性生活補貼。還及時調整提高了員工遺屬的生活補貼和困難補貼標準。同時,還調整提高了已故員工供養直系親屬的生活困難補助標準,使退崗勞動家屬、員工遺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四是出臺幫扶政策,解決了困難員工的扶貧幫困問題。針對油田基層困難員工多,幫扶對象復雜的實際,長慶油田出臺了《困難職工幫扶管理辦法》,按家庭就業和實際收入情況,對困難家庭從生活幫扶、助學幫扶、醫療幫扶、就業幫扶等多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措施,加大了幫扶力度,使幫扶解困工作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制度化。還建立了《員工同心互助金管理使用實施辦法》,對突發性傷殘、大病、意外災害等特殊事件的員工、家屬及子女進行隨時幫扶救助。建立扶貧幫困長效機制后,每年有近5700戶、230多人的弱勢群體,得到了所屬單位的經濟援助和幫扶。五是加快企業保障房建設,解決了各類員工的住房問題。為妥善解決油田困難員工和遺屬的住房問題,按照油田幫扶解困政策,給買不起住房的困難員工和遺屬,按需建設并分配了廉租住房,改善了困難員工和遺屬的居住條件。并適時調整了合同制員工購房的準入條件、資格和范圍。還對未享受經濟適用房而購住商品房的在職員工,制訂了物業費和采暖費的定額報銷辦法。六是建立規范和激勵并重的用人機制,提高了各類勞務用工的待遇。根據油氣田社會化用工和勞務派遣工反映的物價持續走高,勞務工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標準偏低、強烈要求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的實際,油田及時研究有關政策,將基層單位的各類勞務用工,統一歸屬到專業職能部門統管,并出臺了《完善勞務工工資制度實施辦法》,按照市場勞務價位,依法規范管理,完善薪酬結構,理順分配關系,重點向一線傾斜,建立增長機制,增強激勵作用的原則,為油田的各類勞務派遣工增加了崗位薪酬,還為勞務工建立了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和意外傷害保險,提高了社會化勞務工的福利待遇,調動了各類勞務工的工作積極性。
長慶油田以人為本的事實證明,企業在新的發展階段,必須牢牢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著力解決好廣大員工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緊緊抓住廣大員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采取多種綜合措施,協調各方面力量,幫助員工尤其是企業弱勢群體解決好基本生活,醫療、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生存環境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保障和改善不同層次員工群眾的生活和質量,提高廣大員工群眾的幸福指數。體現以人為本,是企業全體員工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也是構建和諧企業的基本途徑。
參 考 文 獻
[1]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會議上所作的關于“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版).2005-
06-27
[2]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1版).2006-10-19
[3]胡錦濤.中共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第八部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M].人民出版社,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