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志,1972年出生,湖北羅田人。武漢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現為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北著名詩人企業家,武漢卓爾職業足球俱樂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閻志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湖北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閻志先后被中華全國工商聯、中華全國總工會、湖北省人民政府等單位授予全國“關愛員工優秀民營企業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湖北青年五四獎章”金獎、“湖北省經濟年度風云人物”、“湖北省優秀企業家”等榮譽稱號。
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大武漢把持著東西南北經濟聯系的十字路口,在商貿流通、工業基礎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先發優勢。6年前,在大武漢的宏偉版圖上,卓爾公司劃出了一個全新的經濟板塊——“漢口北”。6年來,“漢口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昔日雜草叢生的荒地到如今發展為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的內需市場最大交易物流集散平臺現代化商貿新城,成為武漢乃至湖北地區的“金三角”。
六年間,“漢口北”堅持商貿化和城市化互動發展的理念,在抓好商貿產業的同時,積極加大城市建設力度,夯實基礎載體,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特別是2013年4月9日,武漢市政府常務會原則通過《加快推進漢正街文化旅游商務區建設的意見》,漢正街將轉型為中央服務區的最新定位之后,“漢口北”將承接全國商貿名牌的歷史重任,不斷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質,著力打造宜業宜居的魅力新城。
“漢口北”6年,演繹出無數精彩城事。近日,記者走近漢口北,盡情享受著這一神奇壯美畫卷的時候,倍覺渾身增添了更多的激情和信心,仿佛看到了胸懷寬廣的卓爾發展正在擁抱一個走向成功的新希望。
“漢口北”之變
6年前,這里被人們廣泛稱作“黃陂南”或“盤龍城”,除了為數不多的住宅、別墅項目,鮮有產業聚集。
2008年,卓爾控股將眼光投向黃陂南部,投資建設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
2011年初“兩會”期間,武漢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天下第一街”漢正街小商品市場將“整體搬遷、分步實施、限時完成”,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作為承接地肩負著漢正街搬遷這一歷史使命。
2012年1月武漢市人大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武漢市長唐良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要加快漢口北商貿物流樞紐區建設,積極推進漢正街傳統市場整體搬遷改造,未來漢口北將打造為國家商貿中心。
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說,經過5年建設,漢口北已具“新漢正街”氣象。
截止到2012年2月,漢正街現有69個專業市場中,有70%的商戶在漢口北購買或預訂了商鋪。
如今,漢口北承接漢正街商戶轉移比例已達60%。2012年,市場交易額約150億元。目前,漢口北15大專業市場投入運營,總計1.2萬名商戶開門營業,成為湖北及中西部消費品市場形成較強輻射力的新興消費品交易平臺。
“漢口北”求變
漢口北,經濟在變速,中國商貿新城崛起。追尋其中奧秘,感悟最深的就是“漢口北”在不斷地思變、求新。
變速,源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在建設“漢口北”這一國家級商貿樞紐區的過程中,決策者最期望的是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建立一個最先進的交易平臺,為客商提供一個最優的交易環境。譬如,如何適應國家擴大內需、沿海優勢產業轉移這一趨勢,為海內外客商及消費者提供具有國際水準的商務、交易和生活環境;如何提高與大武漢這一中部中心城市地位相稱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認為解決好這些問題,必將在重塑大武漢商貿輝煌的進程中贏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變速,源于好的項目。漢口北市場總規劃面積達800萬平方米,設有服裝城、鞋業皮具城、小商品城、輕紡城、酒店用品城、日用品城、針棉制品城、布藝家紡城、五金城、禮品飾品城等十大專業批發市場,集購物、旅游、娛樂、餐飲、住宿、電子商務等于一身,自2009年12月28日正式開埠以來,市場已營業面積達150萬平方米,經營商家達萬余戶,市場內人氣鼎盛,營業額屢創新高,震撼全國。
項目是卓爾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基礎設施是卓爾發展的第一抓手。漢口北成為武漢重塑商貿物流優勢的代名詞。商務部批準并支持主辦每年一屆中國漢口北商品交易會,作為重點內需市場交易平臺;財政部將漢口北列為\"服務業聚集功能區\"專項扶持項目。去年9月,卓爾控股聯合新華社推出漢口北消費品指數。這是內陸地區首個消費品指數,成為消費品內需交易市場風向標。
“漢口北速度”
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第四代新型批發市場,是國家財政部、商務部重點支持項目,市場建設連續3年被寫入湖北省、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并進入湖北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是國家AAA級旅游購物景區。
“漢口北”6年,卓爾人創造武漢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期”,而催生這一奇跡的正是被人津津樂道的“漢口北速度”。
什么是“漢口北速度”?統計數據的變化和事跡最有說服力:
去年底,占地3000畝的中國(天門)棉花交易中心開業,立志成為中國最大的棉花交易市場。這是卓爾控股打造內需商貿平臺集群的又一大手筆。
湖北棉花產量約占全國的7%,但卻沒有與國內國際市場有效聯動的棉花交易中心,產品要運到外地交易,增加成本和風險,價格受制于人。此外,棉花價格波動較大,嚴重影響了下游棉紡企業的生產。
“我們要從簡單的租售經營用房,轉向建立降低物流與交易成本的平臺。”閻志說。卓爾控股聯合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投資60億元,共同建設、運營中國(天門)棉花交易中心,構建中國規模最大的棉花現貨交易平臺。
去年4月,卓爾首個省外項目——長沙總部基地開工,首期將于今年年中交付。 這一項目是卓爾首次在長江中游城市群區域復制武漢成熟開發運營經驗,建成后將吸引國內大型企業湖南分部、湖南省內中型企業總部入駐,同時成為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的分銷平臺和陽邏港貨物收集平臺,形成一個容納現代物流、消費品營銷等產業的總部集群。
今年1月,卓爾投資的天津(華北)商品交易物流基地已全面啟動建設。
卓爾還致力于構建通江達海港口物流體系。2011年10月,卓爾控股并購中國基建港口,入主陽邏港一期,使漢口北通江達海,擁有面向全國、通向世界的黃金物流通道。
如今,漢口北幾乎每天都要接待數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習考察團,成為中國城鎮化建設的“漢口北模式”。
漢口北,人們已經看到她在武漢經濟蓬勃發展中展現的強壯身軀,同時也聽到她在實施“中三角”戰略中邁出鏗鏘有力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