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小家電生產技術起點低、市場竟爭激烈、產品升級換代快。為了爭奪市場,廠家不得不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下功夫,每年需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產品,其中模具費支出占了較大比重。目前小家電企業在模具費會計處理上,由于認識不一,又沒有明確的依據可遵循,都在各行其是。本文試對小家電企業在模具費會計處理作一些探討。
【關鍵詞】會計準則;模具費;固定資產;資本化;低值易耗品
我國小家電生產的普遍現象是:技術起點低、市場竟爭激烈、產品升級換代快。為了爭奪市場,廠家不得不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下功夫,以不斷創新的外形式樣來吸引客戶,提高訂貨量。為此,企業每年需投入大量資金研發新產品,其中模具費支出占了較大比重。但由于市場變化、產品適銷性等因素,模具的使用壽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小家電企業在模具費會計處理上,由于認識不一,又沒有明確的依據可遵循,都在各行其是。本文針對小家電企業在模具費處理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對模具的資產屬性及會計處理作一些探討。
一、模具的特殊性使之對其資產屬性難下定論
模具是小家電企業的重要生產資料,一套模具的成本在10~15萬元之間,占開發階段支出的比例達到70%以上。模具的設計壽命一般為30萬模左右,經過維修、保養,實際使用壽命可達100萬模以上,正常使用情況下,其物理壽命在3年以上。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給出的定義是: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對照準則定義,模具似應確認為一項固定資產。但對模具資產定性時,不得不同時考慮以下這些實際情況:一是國內小家電產品的生產現狀是進入門檻低,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制作工藝較為簡單,沒有可依托的高端技術,產品外觀設計成為企業的主要競爭手段。迫于市場銷售壓力,企業幾乎每年都要推出多款型號的新產品來爭奪市場,產品更新速度比較快。模具不同于機械設備,可以適應多型號、多品種產品的生產,成型后只能專一生產某種型號的產品,如果這款產品退出了市場,生產這款產品的模具也就因此失去使用價值而壽終正寢,大部份模具都是因為產品失去市場而被提前淘汰。因此,模具的實際使用壽命遠低于其設計壽命。二是小家電生產企業一般規模不大,資金積累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小家電產品外觀式樣僅是企業爭奪市場的主要競爭手段,又由于生產工藝相對簡單,易被業內仿冒。企業出于自我保護,會提前淘汰市場關注度下降或被仿冒的老產品,推出新的產品來吸引眼球,同時給仿制者增加困難和成本。三是模具開發中會遭遇潛在的市場風險。由于小家電產品價值相對低廉,企業不可能花較大的成本作前期的市場調研和預測,開發新產品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如果耗費了較大的人力、物力推出的一款新產品不能被市場認同,就意味著為研制開發這款產品所做的一切都付諸東流。綜上所述,由于模具使用年限及未來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根據謹慎性原則,模具不宜單獨確認為一項固定資產。
二、模具費用資本化的不合理性
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對無形資產的定義是: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就小家電企業而言,新的模具研發大都是外觀形態的改變,罕有功能、技術上的突破,能取得的專利也僅限于外觀設計專利。這種外觀專利,仿制者稍加改變就能逃避追責;即使被侵權,維權成本也很大。所以企業一般在申請專利成功后不再續費而放棄專利保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外觀專利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外觀設計專利不應資本化。其次,模具費資本化帶來稅負的壓力,壓制企業新產品研發的積極性。根據準則規定,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在使用壽命內系統合理攤銷(稅法規定無形資產的最低攤銷年限為10年);使用壽命不能確定的無形資產不應攤銷。由于模具對企業的效益貢獻缺少明確的證據支持,無論選擇那一種,都可能給企業帶來虛增利潤、多交企業所得稅的后果,從而挫傷企業研發新產品的積極性。最后,企業不斷研制、更新模具,推出新產品的目的,主要是迎合消費者的求新心理,以新穎的外觀爭取客戶,搶占市場;同時,這也是企業的一種營銷策略,即企業不完全著眼于對新產品的研發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而是通過不斷推出新產品對消費群體形成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吸引市場的持續關注,以求擴大影響力。因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具有不確定性,不符合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
三、模具費計入當期損益缺乏依據
把模具費資本化不盡合理,但計入當期損益也缺乏足夠的依據。持模具費應全部計入當期損益的觀點的依據是國稅發〔2008〕116號《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企業從事《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公布的《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規定項目的研究開發活動,其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實際發生的“專門用于中間試驗和產品試制的模具、工藝裝備開發及制造費”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規定實行加計扣除。該“辦法”的適用對象為高新技術領域,顯然,小家電產品不在高新技術領域之內,即不能享受加計扣除的優惠政策,但據實扣除也缺乏明顯的依據,如果貿然打擦邊球,可能引起較大的涉稅風險。模具雖不適合歸為固定資產,也不符合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但企業需要為之作較大投入,是企業重要的生產資料,實質上已經形成了一項單獨的資產,可能在未來一定期間內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在發生當時一次性計入費用不符合配比原則;一套模具的成本在10~15萬元之間,發生額較大,一次性計入費用過于謹慎,也容易引起損益的波動,不利于會計信息的真實反映。
四、模具宜作為低值易耗品管理
從模具的實物形態及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的轉移特點來考察,模具資產符合周轉材料的特性。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周轉材料是指企業能多次使用、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材料,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指南中列舉的周轉材料包括:企業(建造承包)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等。小家電企業的模具雖然沒有被列舉,但其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可多次使用仍保持原有形態,其價值也是一個逐漸轉移的過程,符合周轉材料的特性,因此在不被認定為固定資產時宜確認為低值易耗品。模具作為低值易耗品管理,相比于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或一次計入當期費用具有以下兩方面優勢:(1)按所得稅實施條例
規定的固定資產最低折舊年限,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模具的實際使用壽命很難達到5年,如果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一旦產品被市場淘汰,就需按規定辦理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手續。作為低值易耗品管理后,可以不受稅法規定的最低折舊年限的限制,從而避免因模具不足最低折舊年限報廢帶來工作上的被動。(2)按會計準則規定低值易耗品可以采用五五攤銷法,一半在投入使用時攤銷,另一半在報廢時攤銷符合權責發生制原則,這樣既可避免因一次計入費用引起的損益波動,也便于模具資產的日常管理。由于模具的特殊性,把模具作為固定資產管理不盡合理,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也缺乏依據。把模具作為低值易耗品管理,對模具費用實行五五攤銷,不失為一個比較合理可行的辦法。
參 考 文 獻
[1]劉玉晗.研發費用中外之比較[J].財會月刊.2006(12)
[2]王海燕.企業研發費用會計處理方法概述[J].財經界.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