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我國高校學生組織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構建具有發展性特征的學生組織育人體系。
【關鍵詞】發展性;學生組織;育人體系
高校育人機制的構建,是對我國高校教學體系的補充和完善。在育人機制中高校的學生組織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校學生組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高校的學習與育人功能,并在實現了專業學習與素質培養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凸顯了我國高校中學生組織特有的育人功能。
一、發展性學生組織內涵
(1)發展性專業學習。發展性學生組織的形成需要與專業學習進行有效的結合,因此在發展性學生組織內涵中,專業性的融合就成為重要的內容。發展性學生組織是專業基礎上的學生實踐組織。其帶有專業性的特征,并在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形成專業實踐的渠道和實踐模式。這種模式的形成是對高校大學生專業學習的有效補充,也是對高校學生進行自我能力提升提供合理的實現渠道,這種渠道其實就是專業性實踐途徑之一。在進行發展性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專業的階段性特點,并考慮發展性學生組織構建中的專業階段性學習。(2)階段成長。發展性學生組織是專業性的實踐途徑之一,因此發展性學生組織就具有了階段性成長的基本特征。這種特征主要包括了專業性的階段培養與實踐途徑的有效結合,學生階段性成長與發展性學生組織結構構建有效融合。專業性的階段培養是與高校的學生的專業培養方案相融合的,這種階段性培養也是專業培養的內在要求。因此發展性學生組織在各種方案設計的過程中就必須考慮這種專業的階段性成長的內在屬性。其次是學生階段性成長本身的要求,即能力、素質的階段性形成。這也就要求發展性學生資組織的階段性模式構建。(3)創新成長。創新是發展性學生組織的內在要求。一個組織要不斷成長就必須和外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信息的交換。這種溝通和信息交流就必然要求發展性學生組織具有開放性的特征。開放性特征就要求發展性學生組織具備不斷進行自我更新和進行自我創新的內在驅動。同時需要與高校的育人機制進行有效的結合形成能不斷促進高校學生成長的育人實踐方式和實踐模式。
二、發展性學生組織的可行性分析
(1)專業建設相對完善為其創造了基本條件。發展性學生組織強化了專業在學生組織中的作用,希望通過專業的融合來提升專業實踐的有效性。我國高校目前有相對完善的專業學習方案和學生素質培養計劃,這就為我國高校構建發展性學生組織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同時,由于專業建設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其可以選擇多種實踐途徑,因此,在進行發展性學生組織構建過程中為其選擇專業階段性發展提供了可能。(2)相對完善了階段性培養結構為其提供了依據。從大一到大四,既有專業的階段性設置,也有能力維度的階段性安排。這種計劃是基于學生本身的自我認識和發展過程的,因此是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規律要求的。發展性學生組織需要與學生自我發展規律進行結合,這種結合不是以教育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需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育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形成培養和管理目標。相對完善的階段性培養目標為發展性學生組織構建提供了實施的保障。(3)學生組織管理制度為其實踐提供了保障。發展性學生組織需要在原有的高校學生組織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在考慮原有學生組織管理的現狀上形成發展性的系統性的管理模式。因此考慮原有的學生組織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構建發展性的學生組織體系。我國目前的學生組織是基于高校團學管理的相關制度而形成的,學生組織管理相對較為系統,管理手段和方式相對成熟,因此具備了實施發展性學生組織構建的基本要求。
三、發展性學生組織構建
(1)專業性階段性分解。專業的階段性分解是實現高校發展性學生組織構建的首要條件。高校發展性學生組織的構建主要目的在于對高校學生進行專業與實踐的有效的融合,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因此,就需要考慮發展性階段過程中專業目標的分解、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與階段性發展的目標的融合問題。(2)階段性分解與階段性培養目標的融合。階段性素質培養目標是依據高校大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發展內在規律要求而形成的。這種素質培養需要結合高校大學生自身發展的個體特征要求和群體共性要求。而非之前學生管理中的以行政管理目標為基礎的政令性的管理模式。階段性分解和素質模式的分解,其實是高校將管理目標通過目標的融合回歸到了學生本身。(3)學生干部培養與一般學生素質培養融合。高校學生組織中的學生干部相比一般學生而言具有較高的學生管理能力和專業素質。因此在進行發展性培養過程中能較快的適應其要求。但是一般學生的素質能力提升就需要通過學生干部的有效帶動來實現,這種實現就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成本。作為高校管理者就需要考慮這種成本對高校發展性學生組織的效率是否具有一定的影響。
參 考 文 獻
[1]曾昭皓.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模式的建構與創新——專業化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系統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2]趙紅路.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若干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