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現有社會商品物流運輸模式無法滿足社會對物流服務水平的需求以及無法避免的交錯運輸問題,提出了社會商品物流改進方向的設想即建立配送倉儲中心,并對配送倉儲中心選址問題進行了研究,用最優化目標對配送倉儲中心的選址建立數學模型,并進行求解。
【關鍵詞】配送倉儲;選址模型;社會商品物流改進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物流服務水平的需求不斷提高,企業自有配送和第三方物流的配送都同時面臨著井噴式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國社會現絕大部分的商品物流服務模式都存在巨大的改進空間,反復的交錯運輸不僅使企業響應效率低下,無法滿足消費者對配送服務的需求,同時也給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一、我國社會商品現有物流存在的問題
無論是采用自營物流,第三方物流或其他物流體系,企業都在不斷向個體最優化發展,每個企業個體物流最優化是不是就沒有了改進空間,達到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事實上由于社會需求的復雜性和資源配置環節的多樣性等因素,仍然存在很多改進空間。社會商品的典型物流過程如圖1所示(假設圖中每個商品物流線路都已最優化)。
大部分企業的商品需要經過以上的物流過程,無論是有代理商的商品還是沒有代理商的商品,在網絡化的今天,一種典型的例子如某電子產品的零售商或代理商在上海,它的上游在深圳,而生產企業在東莞,最終的消費者可能就在廣州,商品的流通可能繞一個大圈子然后回到生產商附近。您是否有過這樣的購買經驗?在國內一家著名網店進行海外代購買了國外最新的電子產品,翹首等待了一段時間激動的打開國外DHL或UPS的包裹,拆開包裝發現產品外包裝醒目的印著MADE IN
CHINA,附帶中文說明是在國內某個地方最終組裝完成的,而這個地方可能就在你所在的市城郊高新開發區。今年淘寶“雙11購物節”當天交易額191個億,第三方物流爆倉帶來客戶等待時間無限加長,這些不僅僅因為物流運輸能力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巨大的購買需求,商品的物流也急需改進。
二、社會商品物流改進方向
社會商品物流急需改進,改進的方向可以從銀行的實物貨幣交易系統和一些大型商務平臺那里得到一些啟發。我們設定建立一個獨立而專業的公共配送倉儲機構,這個機構可以由政府主導設立或由獨立的企業運營,這個機構可以成為生產商、經營商和消費者之間平滑的連接點,它使企業的產品物流消除交錯運輸,為生產商和經營商同時提供倉儲服務,并使消費者購物體驗大幅提升,同時可以很好的解決物流爆倉等問題。其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
獨立配送倉儲機構系統的基本思想:獨立配送倉儲機構可由政府主導設立或由一家獨立的第三方企業運營,在做好產品消費需求預測的情況下,在每個產品需求目的地設立配送倉儲中心,倉儲并配送數量合理的直接來自生產商的產品。我們將傳統的資金鏈和產品鏈流向互為逆向綁定的關系轉化為資金鏈和產品鏈流向分開流動的關系,建立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的賬戶信息系統,經營者或代理商可以無需實際貨物交易而與廠商完成盤面交易,產品仍留在獨立配送倉儲機構,在最終由經營者或代理商銷售給消費者時由消費者所在的同城配送倉儲中心負責配送。這樣可以消除了交錯運輸,為廠商和經營貿易企業減少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并給消費者帶來產品購買體驗的提升。如一個電子設備商將設備需求做好地區需求量預測后,將每個地區所需要設備的數量發送至該地區的獨立配送倉儲,之后無論哪個地區的經銷商或零售商需要購買K數量的設備用于批發或者零售,只要不是最終消費,都只做賬面交易不需要發生設備位置變動,這樣經銷商獲得了所有地區任意K數量的設備所有權,在最終消費者購買時便可由該消費者所在地區的配送倉儲負責配送完成商品物流過程。在經銷商自有商品的情況下,這種機構也可以實現商品物聯,如在北京的經銷商自有一種產品,需發送一份廣州買家,只需在北京托運入指定型號的全新產品,即可由在廣州的配送中心負責配送生產商存儲在廣州的同型號產品完成產品的物流過程,可免除大部分的物流過程。其核心在于各配送中心已做好各地區對產品需求量的預測,可以使商品在各地區的配置最優而達到社會總運輸費用最小化,避免商品在市場交易中由于不確定市場需求而產生的盲目運輸。獨立配送倉儲機構由于給生產商和運營商提供倉儲和物流服務,節省了生產商和運營商的倉儲成本和運輸成本,減少了消費者最終等待時間,并為整個社會創造了價值,只要能解決好與廠商和運營商之間溝通等問題,是可以良性運作并大有可為的。
三、獨立配送倉儲的選址模型
獨立配送倉儲的選址以節約社會總運輸成本和提升消費者體驗為目的導向,以地方實際為基礎建立模型。以往的配送中心選址均考慮企業與配送中心和配送中心與用戶之間的物流成本和時間關系,以物流成本最低或消費者體驗度最高為優化目標建立數學模型,運用多種方法將多目標優化轉化為單目標優化,即使是單目標優化數學模型也是有約束的組合優化問題,屬于NP-HARD,一般難以找出全局最優解,只能運用啟發式算法找出非劣解或精度解。為滿足消費者最終響應時間,獨立配送中心選址基于假設在每一個城市設立獨立的同城配送倉儲中心,結合實際在選址過程中,并不存在一個固定范圍內均可設置配送中心的情況,往往是在考慮到城市綜合規模,道路交通設置情況,市區人口分布情況,地價成本以及是否享有優惠開發區政策等情況在可建設空地或可拆遷地區選出一些備選地址,然后在備選地址中選取一個或多個設置配送中心,由于實際選址過程中選址受約束因素較多,可行的備選地址一般數量不會太大。
1.模型假設。(1)配送中心的備選地址可以基本確定。(2)配送中心的倉儲容量能滿足供貨商的地區需求預測量要求。(3)商品在一定區域范圍和時間范圍內的需求量可合理預計。
(4)單位運輸費用與商品種類有關。
2.模型的建立。模型描述為:在配送中心備選地址已經確定的情況下,總成本主要包含產品從供貨點到配送中心的運輸費用,商品從配送中心到客戶的配送費用,商品在配送中心的管理費用,配送中心建設固定投資,配送中心的固定管理費用。商品的運輸過程如圖3所示,分析運輸過程并設定適當的變量,使總成本最小。
(1) 模型變量。Xijl為商品l從配送中心i到客戶j的運輸數量,Xikl為商品l從供貨點k到配送中心i的運輸數量,yi為配送中心i是否被選建的決策變量,選建則為1,否則為0。(2)模型參數。Cikl為供貨點k到配送中心i運輸產品l的單位運輸成本;Pil為配送中心i對產品l的單位管理費用;Fi為配送中心i的固定投資成本;Mi為配送中心i初期平均運營成本;Vl為商品l的單位容積系數;Wl為商品l的單位配送能力系數;Gi為標準配送中心的儲存能力;Si為標準配送中心的配送能力;B為允許的固定投資最大額。配送中心到客戶之間的運輸過程為旅行商問題(TSP),為使模型更加適用實際,根據文獻4,可知依據聚類分析得出單位運輸成本Cijl*。C*ijl=Cil(J*ql)/J*ql。至此可建立模型:
3.模型的求解。確定模型中的各項參數,并確定配送中心的備選地址I=(i1,i2,i3,i4,i5......in),建設r(r≤n)個配送中心,計算建設r個配送中心方案的總成本z并比較使方案的總成本最小。A.從r=n開始計算方案,帶入方案的各項模型參數,如能同時滿足(2)(3)(4)式要求,記該方案為備選方案a1,總成本為z1,否則舍去。B.計算r=n-1時Cnr種方案,帶入方案的各項模型參數,選出能同時滿足(2)(3)(4)式要求的方案,將方案成本z計入備選成本集合Z。C.循環計算r=n-2到r=1的方案,重復上述計算過程,得到總備選方案A的集合和對應總成本Z的集合,輸出方案ar,使對應總成本zr=minZ。
四、結論
針對現有社會產品物流運輸模式提出了改進的社會產品物流運輸模式方案,并為改進方案中的選址問題提供了基于成本最小所建立的選址模型。模型可用多種方法求解,基于本例中備選地址已確定并且不會太多的情況,建議采用窮舉法直接求得最優解。社會商品物流改進空間很大,本文僅討論消除交錯運輸以拋磚引玉,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李智樺,莊伯超,曾敏康.物流配送中心選址方法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07
[2]湯希峰,毛海軍,李旭宏.物流配送中心選址的多目標優化模型[J].東南大學學報.2009(3)
[3]蔣忠中,汪定偉.B2C電子商務中配送中心選址優化的模型與算法
[J].控制與決策.2005(20)
[4]孫會君,高自友.考慮路線安排的物流配送中心選址雙層規劃模型及求解算法[J].中國公路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