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特定的能力上,其中最重要能力之一就是企業的經濟建設能力。實現企業未來經濟發展的目標,關鍵在于加快企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的各種制度和模式。同時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識,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逐步建設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經濟模式。
【關鍵詞】企業;經濟建設;競爭力
當前我國面臨著比以往更加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國際經濟長期低速增長與動蕩導致國內企業隨時面臨著難以預計后果的風險。企業結構調整的壓力也由此不斷加大,轉變發展方式日益緊迫,資源環境約束持續增強。這些外部環境對于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要求企業建設順應于時代發展,并對企業的經濟改革與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外部動力,促進了企業加速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加強企業經濟建設將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加強企業的凝聚力。由于歷史原因,我國許多企業在市場競爭包括國際競爭中對于實施低成本戰略有著非常強烈的偏好,其結果導致了國際市場產業鏈的競爭不利。企業的經濟建設有助于企業擺脫低投入、低價格、低利潤的惡性循環,使更多的企業依靠創新逐步在國際市場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促使企業發展完善與成熟。企業的競爭力分為三個層次:直接競爭力,前提性競爭力,基礎性競爭力。直接競爭力即直接作用于市場、顧客和供應者的各種因素,包括滿足顧客與供應者要求的一系列因素。主要為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提前性競爭力是指對直接競爭力起決定性作用的企業內部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研發能力、財務、營銷、運營管理等方面。基礎性競爭力主要表現為企業經濟效益狀況。企業的競爭力體現在特定的能力上,而這樣的能力是多種能力的聚合。
一、企業的競爭能力
(1)決策競爭力。這是企業辨別發展困境與機會、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反應的能力。不具有這一能力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不具有任何機會。沒有決策競爭力的企業必定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衰敗,最終被淘汰。(2)組織競爭力。企業的各種政策最終需要通過企業組織來實施。只有企業組織能迅速及時的完成任務并達到相應的標準時,企業才能保證決策競爭力形成的優勢延續下去。(3)員工競爭力。企業內部的各種事務必須有相應的員工來承擔。每個員工強有力的工作能力,高漲的工作熱情與耐心是實現企業正常運轉的關鍵。(4)流程競爭力。流程競爭力是企業運轉過程中各個組織、機構和員工之間相互關系的總和。沒有效率就沒有效益,員工與組織之間的密切配合是保證高效率的基礎。(5)文化競爭力,文化競爭力是由共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構成的整合力,起著協調企業組織的運行,整合內外部資源的作用。共同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將增強企業的凝聚力,使企業在面臨許多問題時都能從容的面對。(6)品牌競爭力。品牌以質量為基礎,它是強勢的文化在公眾心目中的體現。品牌是間接的資源,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的環節。(7)渠道競爭力。企業的盈利、發展要求有充分多的客戶認同并接受自己的產品、服務。廣闊有效地渠道是溝通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重要橋梁。溝通渠道是一種直接支撐企業競爭力的資源。(8)價格競爭力。物美價廉是每一個客戶最理想的標準。在價格與利潤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是每一個企業必須認真、細致的研究的問題。(9)伙伴競爭力。在大規模流水線作業的當下,合作伙伴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盟友。客戶價值的集中化要求不同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以廣泛的合作滿足客戶最全面服務和超值的需求。(10)創新競爭力。創新是一個企業獨占市場資源、獲得巨大利潤的基礎。也是維持一個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長盛不衰的基礎。以上所述十種競爭力,作為一個整體可以體現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競爭力的強弱。任何一個競爭力的下降都將導致企業整體競爭力的下降。同時,企業在任何一個競爭力中獲得絕對的優勢,也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得一個制高點。
經濟建設當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為首要目標。市場經濟追求的就是資源配置最合理的方式,建設行業與各個行業有著廣泛、深刻的相關性,在資源最優配置環節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百年大計,質量第一,質量工程的建設是企業建設的支撐與核心內容。搞好質量工作時建設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建設與技術改造都要通過建設工程的生產活動來實現。自2003年以來,全國資產投入逐年增高,如今已達到十萬億,其中超過60%的部分都要過建設活動轉化為固定資產。各項企業項目的優化升級,新興產業的發展都要通過經濟建設來實現。企業經濟建設的質量將直接關系企業可持續發展道路能否實現。節能、省地等問題是企業建設必須考慮的根本問題。有資料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國有企業普遍表示信心不足,而對國外企業則形成了廣泛的向往。導致這種崇洋媚外現象發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國內許多企業不重視質量問題,工程建設與生產中導致的各種質量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生產出帶瑕疵的產品又未及時處理掉。從而導致了消費者對國有企業的不信任。因此質量才是硬道理,抓好經歷建設的第一步就是抓好質量。對于有問題的地方要敢于提出來,在周密詳細的調查與研究后要敢于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改革碰到阻力時要敢于正面面對,對于已經完全落后、改革難以見成效的部分要敢于剔除,對于新興的技術、產品在詳盡的調查論證后要敢于引進并敢于淘汰老舊的技術與產品。努力使企業完全融入開放的、競爭有序的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是完善企業經濟、制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企業生產里的客觀要求。企業的全面控制管理是保證企業融入市場的前提。全面控制管理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同時強化了企業現代化管理的特殊要求,是克服企業勞動生產率低下、質量差、經濟效益不景氣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對生產要素、生產過程的控制,優化企業整體功能,實現企業生產經營目標。
二、做好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保證競爭能力得到充分實現
首先,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1)改革設備管理方
案,實行統一管制,巡回檢查,責任到人的策略。(2)以工資、獎金作為考核手段,加強對工序質量的控制管理以及考核力度。嚴格堅持考核制度與工資、獎金以及津貼相掛鉤的制度,強化提高員工的工作技能。對資金的管理列入企業統一管理、檢查考核的內容。(3)對產品質量進行追蹤,增強員工的自我控制、自我檢驗的質量意識。實行三檢制度。即:QC小組成員自檢,班組長抽檢,專檢人員普檢。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問題。(4)推行質量否決權,堅持三不放過原則。(5)做好售后服務和信息反饋工作。(6)建立控制中心,對于產品的原料、生產流程進行嚴格監管,落實各項經濟責任,總結、調整、處理質量管理中出現的不規則行為和即使處理發生的各種失控問題。(7)建立全面地信息渠道,實施定向管理。對于場中產品銷售、資金流動、技術研發、新產品導入等信息迅速做出篩選、整理、提取和分析,對照目標實現定向控制,即使糾正可能或已出現的偏差。其次,企業的經濟建設與競爭力的提升同樣離不開高科技人才與高技術工人。技術工人是工人隊伍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是企業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企業中兼備體力與腦力勞動的不可或缺的人才。企業的高技能技術工人是將工程技術科研人員引進的高科技項目進行消化、設計成功的新產品付諸實施的技能型技術人才。高技能技術工人可以分為技能型、技藝型、智能型和復合型四大類。在現代化企業行為中,高科技、先進的設備、先進的管理模式甚至專家都可以通過引進得到,但是數以千萬計的技術工人和普通員工的素質卻是無法引進的。技術工人是實現企業興盛的力量之源,是企業與高科技接軌的橋梁,并關系到企業的產品質量以及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占有量。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加速培養高技能技術工人是企業加強經濟建設、提升競爭力的有力保障。
總而言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建設,而企業的經濟建設要求有資源優勢、技術支持以及大量的人才儲備。而這一切都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因此,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并長盛不衰,必須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參 考 文 獻
[1]吳翠萍.試論技術工人是企業經濟建設之人才[J].廣西機械
[2]熊秀基.抓好安全生產為企業經濟建設保駕護航[J].經營管理
[3]宋麗英.做好企業統戰工作,服務企業經濟建設.統戰論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