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高校藝術設計取得了跨越式進步,高校藝術設計逐漸走向規模化以及統一化。但是在高校藝術設計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為其未來的發展形勢而擔憂。作者針對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思路進行研究,并進一步提出了合理的改進建議,希望為我國高校藝術設計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關鍵詞】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模式;教學思路
近幾年,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取得了跨越式進步,逐漸走向規模化、規范化以及統一化,學科覆蓋種類越來越齊全,已經逐漸形成獨特的設計教育體系。然而,在我們為其所取得教學成果歡呼之際,也不禁為其未來的發展方式感到憂慮,這是因為我國很多以設計為主專的高校課程在內容設置方面相互借鑒抄襲,課程內容千遍一律,嚴重缺乏創新性,造成設計專業培養目標混亂不清,并且科研能力不強及辦學硬件水平低。特別是在高校快速發展的當今,不計后果的大規模擴招,對藝術教育教學質量不重視,導致設計專業畢業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作者認為對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思路的研究極其具有現實意義。
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面臨的問題
(1)藝術設計教育與美術教育劃分不清晰。目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體制還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并沒有形成完全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受傳統美術教育影響,人們經常把藝術設計教育等同于美術教育,并且在我國多數高校仍然沿襲傳統的美術教育形式在藝術設計中,對藝術設計教育理念并沒有明確的認識。(2)素質化教育程度有待提升。我國現現全面提倡素質化教育,其核心目標是依靠素質化教育,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基礎。新課標對高校藝術設計素質化教育提出的任務中包括素質、審美意識、動手能力、交流、心理健康等綜合教育。而目前我國高校設計教育歷史不長,同國外藝術教育界相差甚遠,尤其是在高校藝術發展形勢較好的幾年內,高校大量擴招藝術設計生,但是師資配備卻遠遠跟不上,導致學校教育質量降低。(3)理論知識與藝術設計相互脫離。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將專業課程劃分為三類,分別是造型設計、專業設計、基礎知識,而這三類彼此獨立、自成體系,各課程間無法有機的融合為一個整體,并且專業老師之間也很少進行專業知識交流。通常是在校學習期間,學生將所有的理論知識在課堂上淺顯的學習一遍以后,并沒有專業的老師對各課程間進行串聯,同學們就開始做畢業設計,至于畢業設計內容的合理性學校并不在意。
二、提升高校藝術教育教學質量的具體建議
(1)健全藝術設計教學體制,向市場化趨勢靠攏。高校培養藝術設計人才就是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因此,高校藝術設計要以市場對人才需要動向有策略性的進行教學體制改革,使得藝術設計教育模式適應社會發展趨勢。健全藝術設計教學體制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高校藝術設計教育體制改革應以培養人才、學術研究、社會服務為核心;第二,以市場需要做好藝術研發工作,創新藝術設計,培養獨特的藝術靈感,創造出社會需要的藝術作品。第三,在課堂教學內容設置上,要將課堂式教育向實踐教育逐步過渡,這樣有利于學生們更早的介入市場活動。(2)明確藝術設計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明確的藝術設計教育培養人才目標是教育正確發展的前提,要將國家制定的教育方針作為總體發展目標,可以結合學校自身的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調整。應該將設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培養作為教育的核心,藝術設計教育培養人才的渠道要不斷拓寬,培養出的人才只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兼備才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這是社會進步選擇人才的方向。(3)藝術設計教育理念要走向國際化。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襲來,我們在藝術設計教育理念要走向國際化,努力步入世界藝術設計的領先行列。若想實現這樣偉大的目標,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應當不斷強化設計的服務意識和人性化設計兩方面:服務意識是指擴大服務范圍,以可持續發展作為設計的基本理念,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人性化設計是指綠色設計,以服務意識為設計前提。
總之,在我國教育體制全面改革的推動下,藝術設計在高校中或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要對藝術設計教育給予高度重視,要以長遠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藝術設計教育,立足于目前設計教育教學,不斷創新藝術教育教學思路,從而為高校藝術設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 考 文 獻
[1]王帥.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芻議[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1,12(7):84~86
[2]郝建民.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之我見[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1,5(4):44~46
[3]李東瑞.關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的思考[J].學園.2010,8(11):175~178
[4]陳敏.關于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方面的思考[J].美與時代(上旬刊).2011,3(3):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