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合智
摘 要:在心理學中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那些有助于學生智力發展的輔助因素,如動機、興趣、情趣、意志、性格、氣質等。在英語教學中除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因素以外,還應充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英語教學;心理學
1 引言
學生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習效果的優劣取決于這兩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智力是學生學習的前提,非智力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智力因素差不多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對于一個人的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智力因素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注意力六個方面。非智力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態度與學生的個性特征等。
2 開發非智力因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學生最明顯的差異不是在于智力水平,而是在于是否強烈的學習動機,旺盛的學習興趣,較強的進取精神和頑強的意志,科學的學習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開發學生學習英語的非智力因素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形成明確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某種目標的心理內驅力,它決定了學習者的態度、學習努力程度以及學習效果。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動機,借助課文或與之有關的內容,不失時機地、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教育。課本中有材料提到英語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語言,是國際商貿、國際會議、國際書信的適用語言之一,可見英語在今后學習、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見到聽到英語時,向學生講明英語的掌握程度也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總之,把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融入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明確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必須學好英語。
2.2 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
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正確動機主要通過英語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組織等方面細致的工作來完成。
1.對學生要進行學習英語的目的教育。使學生了解學習英語對社會,對個人的重要作用。尤其使其充分認識到掌握英語是跨世界人才所必需的素質。
2.必須創造條件,想方設法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就要求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生動、活潑、形象,具有啟發性,在課堂教學操練活動中,引進競爭機制,激勵學生的情緒,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要多用情景教學,直觀教具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有一位老師在教《A Queen of Pronunciation》.這篇課文前,首先問學生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tea ?”但是在發問的時候,故意把cup【k∧p】〔杯子〕讀成cap【kaep】〔帽子〕,于是“一杯子茶”變成“一帽子茶”。學生聽了以后哄堂大笑,連忙擺手說“NO”。
3.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選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難易要相當,方法要多樣,作業分量要適度,要鼓勵學生大量與語言實踐,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成效,在活動中經常受到成功感的鼓舞。
2.3 培養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
古之圣賢說過:“知道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學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條件和基礎,學生才能自覺地勤學苦練,并且以苦為樂,才能具有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生具有了持久穩定的學習興趣,才能快樂地步入知識的殿堂,才能不畏困難,百折不撓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鉆研教材、精心備課
課堂內容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最重要的環節。如果我們在課前設計和課堂里所采用的方法能恰到好處地呈現新教材的內容,符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使他們聽得懂,練得有所得,有所提高,那么,他們心理活動會自然地指向和集中于課堂學習活動上。例如,有位英語教師在講解枯燥無味的語法知識時,其一是:Tom can can a can of fruit(湯姆能裝一罐頭水果)。句子中的第一個can 系情態動詞,意為“能夠”,第二個can 系及物動詞,意為“裝”,第三個can為”罐頭”。其二是:well, Its well that the water in the well does well up so well,(嘖,泉水這樣漂亮地涌出來,真叫人滿意)句子中共有五個well:第一個well是感嘆詞,意為“嘖,呦”;第二個是形容詞,意為“良好、滿意”;第三個是名詞,意為“井”;第四個是不及物動詞,意為“涌現、噴出”;第五個是副詞,意為“好”。學生通過興致盎然的閱讀、理解、分析,眼界開闊,印象深刻。
2.盡可能多地使用直觀教具、聲光資料
在課堂上,直觀教具,聲光教材(如幻燈片、電影、多媒體等)是一種“新異刺激物”,它的出現形成了一個令人神往的饒有趣味性的教學場景,吸引學生的注意。
3.為學生創造了參加大量語言實踐的機會
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可以使課堂生動活潑,加大教學密度、深度和廣度,強化和鞏固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同時,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當然,操練一定要精心組織,形式要多變。比方說:在低年級,適宜聽入手,聽說領先;在高年級,教師必須善于啟發誘導,使學生不斷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對比、歸納、推斷等思維活動來獲取知識等。除the whole class work 和individual work以外,還有 pair work、 group work、 team work、row work、 half class work、open pair work, closed pair work,boys work, girls work 等等,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注意自始自終都會指向和集中于他們的學習活動。
2.4 創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愉快學習氛圍的創造,教師的作用不可替代。教師必須和學生心連心,并從心底里熱愛學生,設身處地地理解、體驗學生學習英語的甘苦,滿腔熱血地鼓勵學生地點滴進步,并且充分激活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想方設法的給學生創造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氣氛,英語的教學雖然離不開記憶和背誦。好的學習情景對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非常重要。
好的教學氛圍還表現在在上課時當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不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教師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去鼓勵學生。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老師應耐心地鼓勵,增加他們的勇氣,你可對他說:“Do not be afraid of making any mistakes. Have another try, please!”若學生答錯了,老師可以說:“Take it easy .”這樣就可以消除他的灰心和失望。當學生答對問題時,老師可滿意地說:“ Good!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短短一句話,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當然,要創造愉快的教學氛圍,除了教師的作用,學生的各種活動也很重要。游戲、小品表演、唱歌等等活動,都是英語教學中寓教于樂的極好的形式。新教材編入了許多游戲,很多教師可能會認為游戲浪費時間,能省則省。游戲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各種形式活潑、趣味盎然的游戲,在一定程度上創設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此外小品的表演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唱歌則能培養語言的節奏感和流暢性。同樣的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教學形式達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學生還對學習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后還會主動預習、復習。
2.5 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課堂教學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課外的努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最好的形式是開展"1+2"互幫共進活動。我們每周都要進行一次興趣小組活動,每班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為三分之一左右,剩下的三分之二為非興趣小組成員,我就讓每位興趣小組成員帶兩個"小徒弟"。在"1+2"活動中,主要任務是讓"小老師"利用他們課余時間,把興趣小組中分析過的一些題目講給他們的"小徒弟"聽。這樣,每位"小老師"為了在"小徒弟"前講得更好,在興趣小組活動中,就聽得特別認真,問得特別仔細。經過"1+2"活動,冒出了不少尖子生,也提高了一些學困生的成績。無論哪類學生都能以主動的姿態投入英語學習之中。
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細心觀察,與學生多相處、多親近、多談心,努力創造愉快、融洽、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確定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傳授他們良好的學習方法。總之,只有師生雙方的密切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Alan Cunningworth.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 Jane Willis & Dave Willis. Chanllenge and Chang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楊兆山.教育學原理[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6頁,第2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