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勝忠
摘 要:長期以來,由于種種歷史原因的影響,家長也好學生也罷,對歷史學科有著漠視的心理,認為歷史是邊緣學科,而且枯燥乏味,不好學,學不好。那么,歷史學科果真這樣難學嗎?其實不然,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它必然有它學習的意義和方法。本文就是針對這一問題和現象從不同的角度和切入點來探索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和經驗。供同流們參考。
關鍵詞:學生;學習;培養;興趣
為了改變過去一筆、一張嘴,老師從頭講到尾的傳統教學模式、極大地調動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歷史課堂活躍起來,經筆者幾年來的教學探索,得到了一點心得體會,現把它寫出來,供同仁們探討和學習交流。
1 利用引言,建立知識結構來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要使學生對這些知識有個系統、完整的認識,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教材每一專題前面的導言和提示,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的知識體系,使學生能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掌握歷史知識的基本結構和內在聯系。提高總結、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專題《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中的《美蘇爭鋒》這一節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這段歷史的時間界限;二戰后——蘇聯解體。其次,讓學生掌握這段歷史的三個階段。
1.1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的美蘇關系
1、美蘇爭鋒格局形成的原因。(1)雅爾塔體系的形成;(2)美蘇同盟關系的破裂;(3)美蘇實力的均衡;(4)美蘇都謀求世界領導權。
2、美蘇爭鋒的表現。(1)政治上:美國“杜魯門主義”的提出;蘇聯成立“共產黨和工人情報局”;(2)經濟上:美國提出“馬歇爾計劃”;蘇聯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3)軍事上:美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蘇聯成立“華沙條約”——美蘇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形成。
3、階段特點:緩和與緊張并存,但以緊張為主。
4、重大歷史事件:古巴導彈危機。
5、爭鋒優勢:在美國
1.2 第二階段: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的美蘇關系
1、爭鋒態勢:蘇攻美守
2、原因:美國遭受戰后的經濟危機影響,經濟開始衰退,甚至陷入了困境疆局;蘇聯通過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暫時取得了軍事上的優勢。
1.3 第三階段:80年代中后期的美蘇關系
1、爭鋒態勢:美攻蘇守
2、原因:美國經濟的復蘇,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蘇聯經濟陷入困境,國內各種矛盾激化。
通過這一節課的分析,使學生明白決定一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地位的主要因素是國家實力。從而啟發學生共同來探討70年代中國外交關系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2 精心設計導入新課來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精彩富有趣味性的導入詞,不僅可以誘導學生的好奇心,還能象磁力般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于這堂課。當然,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有承前啟后式、復習舊課式、設置疑問式和懸念式等。設置疑問懸念式是導入新課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因為它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授《戊戌變法》這一專題時,筆者是這樣來設計的:首先讓學生來回顧一下《日本明治維新》的內容,設問日本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學生肯定回答是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接著又設問“順應發展潮流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嗎”?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初中的歷史知識,想一想,哪一次改革雖然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但最終還是失敗了。此時,學生們一定會說是“戊戌變法”。對,中國歷史上的“戊戌變法”雖然順應了世界資本主義發展潮流,但最后還是失敗了。原因何在呢?現在要來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就得認真學習《戊戌變法》這一節,從而達到自然、順利的導入新課效果。這樣設置懸念導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識,又促使學生迫切地想知道“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從而自然而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新課上來,為學好新課做好了準備。
3 巧妙構思,優化教學設計來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教師必須想辦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歷史課很有情趣,受益匪淺。要達到此目的,教師就必須在精心設計、巧妙構思上下苦功夫。大家都知道,在課堂上老師好比“導演”,學生好比“演員”。一堂課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導演”的巧妙構思、精心設計和“演員”的積極配合是不可分割的。因此,精心設計、巧妙構思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那么,怎樣構思設計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中多下功夫,要吃透新老教材和教學大綱,想方設法尋找與課本密切相關的知識。
4 借助投影和掛圖來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為了改變過去教師一講到底,學生被動聽的毫無生機的課堂教學。需要借助投影掛圖的效用,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生動,就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節時,為了能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生動化,突出王明的左傾錯誤給中國革命帶來的危害。先把這部分內容做成投影片,在演示前,先向學生提出問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投影片,學生邊看邊思考。看完后搶著回答:“有人說是李德、博古指揮不當;有的說紅軍的力量太弱小等等。”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接著老師總結:“這些都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在根據地的嚴重泛濫。”接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而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無論做什么事方法必須得當,尤其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否則,不僅起不到作用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當講到紅軍長征的經過時,我又適時的把事先準備好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講。講完后,大部分學生都能復述。借用多媒體教學,既直觀又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自覺認真的聽課,從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 利用漫畫和插圖來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的教學方法,尤其是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毫無趣味,使學生聽起來打瞌睡。長此以往,不但會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插入一些漫畫和圖片。利用漫畫圖片的獨特風格調節學生的情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笑中受啟發、學知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6 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態度的好壞,既取決于自我意識,同時也受到學習環境、人際關系的影響。眾所周知,師生關系良好,學生便會對該老師持肯定的態度;并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認可。從而轉化成對該老師所教學科的濃厚興趣,這就是所謂的“愛屋及烏”。因此,老師要放下架子、走下講臺、蹲下身子多接觸學生,努力去了解、研究學生的心理壯況。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自身的高尚人格感化學生,從而直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歷史課教學實踐中,還有許多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故事謎語和知識競賽等。
總之,歷史課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使學生在歷史課中充滿熱情,積極探究獲取知識和發展智力,就必須充分調動和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這要求老師要從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寓教于樂,使學生產生并形成一種“愿學、愛學和樂學”的好習慣、好風氣。
參考文獻
[1]高中歷史教材人民版必修一、二、三;老教材人教版;
[2]中學歷史教學網2013.9刑新寶《關于左宗棠進軍新疆的策略》;
[3]高考資源網劉三蓮《激發歷史課學習興趣的幾點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