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萬仁
摘 要: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內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觀點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是培養學生熱愛國家、熱愛社會主義、樹立遠大志向;思想教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品質教育是培養青少年學生形成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規范教育。
關鍵詞:農村小學德育現狀;對策
小學階段處于人的發展基礎階段。兒童的品德行為處在“質”的變化過程中,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可塑性強。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是現代精神文明體現,也決定著我國未來的社會面貌和民族精神。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義。一些國外腐朽的人生觀和生活方式悄然滲入兒童的思想,社會上黃賭毒的泛濫都對小學生的思想構成嚴重的威脅,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行為的養成,農村留守孩問題行為的產生,致使德育工作有具有緊迫性。
1 小學德育的現狀及形成原因
近年來農村小學的德育工作得到了改善和加強,但農村小學德育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大多數學校重智育輕德育,重形式輕效果,重校內輕校外,重灌輸輕導行的情況依然存在。以致學校育人觀念淡化,德育工作弱化,學生道德素質退化。導致一些小學生是非不明,善惡不分,不思進取,貪圖享受,厭學逃學,進出娛樂場所,盜竊斗歐,違紀違法事件時有發生。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教育中心偏離,德育工作弱化。多年來,農村小學教師一直無法走出應試教育怪圈,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老師的晉級加薪。于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是好貓”。由于應試教育,德育時間和空間受到擠壓。這是學校德育工作弱化的根本原因。一些學校的品德教育課形同虛設,長期被挪作它用。有些學校上品德課也是走走過場,沒有專門的品德教師。二是教育方法陳舊。普通的思想品德教育限于每周一節的思想品德課、晨間活動、班會等,形式單一,學生缺乏興趣,缺少實踐活動,例如:參觀示范田、訪問愛國教育基地等。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師追求分數,也是阻礙德育進行的重要原因。三是社會道德失范和周邊環境失調。社會導向的模糊和新的價值觀念以及復雜的社會情況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價值取向,西方腐朽沒落的生活觀念的滲入和社會消極現象的存在給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帶來了消極影響。同時,學校周邊的環境與學校育人要求不協調,錄象室、桌球室、游戲機室、網吧攤點遍布。所有這些,無疑對涉世不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的青少年學生產生誘惑和影響,這也是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誘因。五是家庭教育缺失。大多數青少年品行不良、違法犯罪與家庭教育失有很大關系:一種情況是單親家庭。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親情溫暖和應有的管束,容易受壞人的引誘和利用,進而走向邪路;二種情況是部分家長溺愛子女。家長滿足孩子各種要求,使孩子從小養成自私、任性、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三種情況是部分家長言行不檢點。家長對社會怨氣多,沉緬于賭博和聲色犬馬,對學生負面影響很大;四種情況是隔代管理。外出打工經商的學生家長把子女大交給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親朋照看,這些“留守少年”離開了父母的教養,失去了應有的管束和控制,難免不良風氣侵蝕。
2 改變農村小學德育現狀對策
一是學校確保德育主導地位。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形勢,學校領導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從提高民族素質,事關國家安危的高度來認識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更加自覺地把學校德育工作放到“以德治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突出位置。使德育為首、育人為本在全體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上定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公識。同時,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規律,采取切實措施,堅決扭轉重智育輕德育,“一手硬、一手軟”的不良傾向。二是徹底擺脫應試教育束縛。在為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為教師“減負”。據調查,在農村小學教師中由于擔心教學質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歲左右中年教師最為突出。此外,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由于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個人收入有限,他們往往感到身心疲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農村中小學教師身上大力弘揚人文精神,落實人文關懷,不遺余力地為他們減輕工作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鋪平道路。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方面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把政治理論水平、育人效果、師德作為衡量教師的重要內容,而不是單一憑分數論高低。三是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要增強德育實效,首先觀念要更新,方法要創新,要堅決擯棄趕時髦的應景教育、形式主義的花拳繡腿、教條主義的空洞說教。要根據不同對象設置教育目標,分層施教,層次遞進,避免“一刀切”。充分利用德育資源配合教育教學,組織好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向社會,體驗生活,陶冶情操。教師在學生管理中堅持民主原則,多對話,多交流,少批評,少訓斥,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為人師表,使說服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揮課外活動優勢,把德育觀念、德育要求、道德標準融化在具體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四是健全德育科研和督導評估機制。每學期組織一兩次大型德育觀摩和交流活動,抓好典型,以點帶面。建立競爭機制。對“德育先進學校”采取年度考核制,取消德育先進學校終生制。同時,學校也要相應制定德育工作評估方案,細化內容,強化督導,嚴格考評,考評結果要與教師評優、晉升、獎勵掛鉤。對德育工作成績顯著的學校和教師要給予表彰獎勵。五是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經常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家鄉、愛學校教育。引導學生共同為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出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質。把學校真正辦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基地。六是加強與家庭溝通聯系。通過家訪讓學校德育走入家庭。學校發動教師定期進行家訪活動,使學校的教育要求為學生家長所了解。除了班主任的家訪之外,學校還應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向家庭發放各種宣傳資料,學校少先隊也加強宣傳力度,利用校外墻報、廣播的宣傳媒體向家長和社會宣傳教育知識。
當前,農村小學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關注農村的小學德育教育,關愛農村的孩子們,努力探索并正確把握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明晰思路,科學決策,把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現狀分析和對策思考》
[2]《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特點及策略研究》
[3]《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現狀與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