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敏娟
摘 要:文化建設工作是關系到博物館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慶元縣廊橋博物館始終堅持“文化建館、文化興館、文化強館”的發展方針,充分整合、創新及提升本地區的廊橋文化,全面展示慶元縣廊橋建筑的藝術魅力,為慶元縣廊橋建筑文化的保護以及本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本文通過總結廊橋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中的實踐經驗,深入討論并積極尋找加強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路徑,力求為我國縣級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廊橋博物館;文化建設;文化傳承和保護
作為發掘、保護、展示和傳承文化的公益性組織機構,博物館是我國文化事業中的有機構成和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物質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提高,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博物館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期和嚴峻挑戰,博物館文化建設也被提到更為重要的位置上進行研究和探討。慶元縣地處浙閩交界處,境內有百余座構思精巧、形態各異、歷史悠久的廊橋,是我國現存古廊橋最多、最集中的縣,素有“古廊橋天然博物館”和“廊橋之鄉”的美稱。為了更好地保護和開發廊橋文化,在慶元縣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廊橋博物館于2011年12月2日正式開館。在立館之初,廊橋博物館就緊緊圍繞以廊橋建筑這一主題,通過傳承文化、展示特色和打造品牌等有效舉措,充分整合、創新及提升廊橋傳統文化,推動了廊橋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1 提煉和整合——博物館文化建設的首要環節
提煉和整合文化資源,是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的首要環節。博物館是重要的文化機構,為了更好地承擔起傳承和保護文化的歷史使命,可以按照橫向(空間)和縱向(時間)兩條邏輯線索對博物館文化資源進行科學歸類、全面梳理、充分整合,確保了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的科學性和全面性。以廊橋博物館的“廊橋文化”為例:從歷史上來看,慶元縣始建于南宋慶元三年(1197),在近千年漫長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獨特的廊橋建筑文化。經專家考證,慶元廊橋在歷史沿革方面極具連貫性,僅就木拱橋一類,其萌芽于唐宋,成熟于元代,鼎盛于明代,定型于清代,歷時之久堪稱世界之最,而現在位于境內的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木拱廊橋仍保存完好、一應俱全,在中國古橋建筑史上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從地域來看,慶元縣有著獨特的浙閩之交地理位置和亙古的越閩相融的歷史背景,境內山嶺連綿、溪流縱橫、植被豐富、生物多樣,這為廊橋建筑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而生產生活和文化審美的需要,催生了大批凝結著慶元先民智慧結晶的廊橋藝術精品,最終在中國古橋建筑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廊橋博物館始終堅持以這兩條邏輯線索對“廊橋文化”進行梳理和整合,最終使其具備了較為完備的形態,為文化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集中和展示——博物館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
集中和展示文化資源,是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的根本任務。博物館是為社會發展服務的,通過征集、研究、保護、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以傳承和保護文化的公益性組織機構,博物館是滿足人民群眾美的享受和培養生活情趣的場所,更是一個地區、民族和國家文化自信的具體表現。盡可能地集中、保護和展示“文化”和“文物”,是博物館文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對于慶元縣而言,文化豐厚的歷史積淀和境內的廊橋建筑,是籌建廊橋博物館的重要優勢,而如何能夠更好地在博物館內更好地整合“廊橋文化”、保護廊橋建筑、闡釋廊橋建筑的文化理念,則是廊橋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中所要突破的重要課題。首先,從博物館自身的建設上來看,館舍延續了廊橋“橋館合一”的建筑理念,外形古樸典雅,使游客對廊橋建筑文化產生直觀的感受;其次,從博物館的內部設計上來看,以夢回廊橋、巧奪天工、人間彩虹、情有獨鐘和牽手廊橋這七個主題,從歷史、技術、人文等方面對慶元廊橋建筑進行了全面的展示,使游人對廊橋藝術形成整體認知;最后,從館內文化展覽上來看,廊橋博物館在制造相當數量的廊橋模型的基礎上,充分借助幻想成影、3D動畫、紅外感應等多媒體高科技手段,以更為豐富的形式為游人展現廊橋建筑的技術特色與文化魅力。通過上述舉措,慶元廊橋博物館更好地完成了集中和展示“廊橋文化”這一根本任務。
3 凸顯特色和打造品牌——博物館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
承載和依托文化資源,是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動力。文化是一種重要的軟實力,廊橋博物館要充分發揮這一巨大力量,以文化建設工作為牽引,推動整個博物館文化建設及整體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一方面,要盡力凸顯廊橋文化特色。廊橋建筑是慶元先民為中國乃至古橋建筑所留下的文化財富,而廊橋建筑的文化價值就在于其特殊性。廊橋博物館借助專家力量,對境內的廊橋建筑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最終形成科學結論,使廊橋博物館與其他同類博物館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區別度”,提升了廊橋博物館的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要積極打造廊橋文化品牌。廊橋博物館通過加強廊橋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廊橋影視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加快慶元廊橋文化網絡平臺建設等有效舉措全力打造“中國廊橋之鄉”這一文化品牌,凝聚品牌文化實力,提升品牌文化價值,擴大品牌文化影響力,使廊橋博物館最終走出慶元、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為更廣泛的地區和民眾所了解和接受。
文化是博物館的根本屬性和本質特征,加強博物館文化建設工作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必要舉措。在縣級政府和文化部門的積極努力下,廊橋博物館始終以文化建設工作為牽引,從歷史、技藝、自然、人文、保護等方面來解讀廊橋文化,營造良好的博物館文化環境,培育優秀的博物館文化,為收藏、展示、教育及研究“廊橋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現在的廊橋博物館作為元慶地區文化的新亮點,已經成為保存木拱廊橋傳統技藝和文化記憶的重要場所,成為對外宣傳、展示綜合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實現了自身事業的科學化發展。
參考文獻
[l]楊成志.現代博物院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
[2]蘆曉謙淺析對中國博物館文化建設的思考[J].科技文化,2006(07).
[3]劉軍,任拓,蔣太葵.淺論我國博物館文化建設[J].改革與開放,2010(08).
[4]張穎.淺談博物館在我國文化建設中所體現的作用[J].黑河學刊,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