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黎 張玉彬
第八次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中的重要一項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把“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三項主要任務之一,同時明確提出“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深圳市張玉彬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為了積極配合深圳市福田區中小學推進“教與學方式轉變進而建構學生自主有效課堂”的整體行動,了解義務教育階段“教與學方式”的現狀,于2012年3月至6月在深圳市福田區十五所中小學校對部分教師和學生進行了義務教育階段“教與學方式”現狀調查。
調查分為個別訪談、集中座談、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其中以發放調查問卷為主。教師調查問卷共23題,涉及教師的教育理念、課前備課、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反思收獲等多個方面。學生問卷共27題,涉及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堂表現、課后復習、學習收獲等多個方面。調研共發出880名教師問卷和2633學生問卷,其中教師問卷回收836份,836份問卷有效。學生問卷回收2598份,其中2595份有效。工作室在統計、分析基礎上,完成了教師和學生調研報告,共計五萬字。本文選取調研報告的部分內容,與教育界同仁分享,以求了解課堂“教與學”現狀,尋求有效對策。
一、典型數據分析
1.(教師問卷第1題)關于“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您持有( )態度。
A.積極嘗試,而且堅信這能使學生終身受益
B.能夠嘗試,但不能持之以恒
C.持觀望態度,面對升學壓力擔心其前景不樂觀
D.認為現在已經不錯了,沒有必要轉變
從餅狀圖中我們很清晰地看到:多數教師愿意積極嘗試“教與學方式”的轉變。A和B數據之和顯示認同轉變的教師占了79%,說明絕大多數教師是認同課堂“教與學方式轉變”的理念,但B和C數據之和又讓我們看到目前教師對改變“教與學方式”的個人信念還不夠強,不能持之以恒,主要是擔心改變后學生學業成績會受到影響,這說明在教師層面上還需要一種外力的推動,幫助他們樹立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2.(教師問卷第2題)貴校領導對教師轉變教與學方式的態度( )
A.大力支持
B.支持
C.態度不明朗
D.反對
從數據分析看:94%的校長對“教與學方式”轉變持非常明確的支持態度,說明整個福田區推進“教與學方式轉變”有著非常好的領導層面的支持,這對于推動這項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因素。
3.(教師問卷第4題)對以下教學理念,您更支持( )
A.課堂教學以“教”為中心
B.課堂教學以“學”為中心
C.沒思考過
4.(教師問卷第5題)在實際課堂教學過您主要采用( )的教學方式
A.以“教”為中心
B.以“學”為中心
C.說不清楚
5.(學生問卷第7題)你感覺到自己現在
的課堂教學是以( )為中心
A.以教師“教”為中心
B.以學生“學”為中心
這三個題目是直接相關聯的:第1個題目要調研教師的教學理念,第2個題目調研教師理念付諸行動的狀況,第3個題目調研的是學生對教師、課堂的改變程度的感受。從得到數據看:88%的教師覺得上課應該以“學”為中心,但在實際課堂上就只有58%的老師真正地采用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這說明在從理念改變到行動改變這個問題上是一種“知易難行”的狀態。再來看看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70%的學生認為當前的課堂還是體現了以“學生的學”為主的。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對課堂變化非常敏感,雖然一部分教師感覺課堂上還沒有真正實現質的改變,但學生卻從教師點滴的改變中感受了以“學”為中心變化,這對教師嘗試改革是個莫大的鼓舞。
6.(學生問卷第13題)對于小組合作學習,你的意見是( )
A.喜歡,希望多開展
B.不喜歡,一個人做事效率高
C.無所謂
7.(學生問卷第15題)你們小組的討論( )
A.經常進行
B.偶爾進行
C.幾乎沒有
這兩個題目重在調查學生對“合作學習”這種方式的意見及課堂中實際進行“合作學習”的狀況。從得出的數據看:84%的學生喜歡“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但在實際課堂上只有43%的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是經常進行的。這說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受到學生的歡迎,是值得推行和推廣的,問題在于目前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被教師廣泛使用,需要繼續推動,更需要教師能把理念和行動統一起來,真正在課堂上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
8.(學生問卷第10題)關于上課前預習,你一般( )
A.經常進行
B.有時進行
C.很少進行
D.從來沒有
9.(學生問卷第11題)預習時,是否能用筆劃出重難點或加上批注、寫出自己的思考。你( )
A.經常這樣
B.有時這樣
C.很少這樣
D.從來沒有這樣
這兩個題目是對目前“教與學方式”轉變中推行的自主預習的實施情況及實施方式的調研。從調研數據來看:約83%的學生有預習的習慣,說明預習習慣初步養成,但預習方法數據分散,說明預習的方式單一,具體方法及預習的有效性有待完善。學生預習什么、如何預習、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預習,在預習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哪些指導?這都是目前教師要面對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了,預習的有效性才能體現出來。
10.(教師問卷第17題)關于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要達到你認為的理想教學效果,你認為至少需要的時間為( )
A.半個學期
B.一學期
C.一學年
D.一學年以上
從數據分析看:絕大多數教師認為理念轉化為行為需要足夠的時間,不能急于求成。教師在轉變過程中的一個很大的壓力就來源于怕短期見不到效果,挫傷了信心。如果能在心理上從容面對改革,相信壓力會相應減少。
11.(學生問卷)在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一般占課堂時間的
( )
A.80%左右
B.60%左右
C.40%左右
D.20%左右
從數據看,教師上課以講解為主的授課方式還占一定比例,還需要在課堂上多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時間和空間。
12.(學生問卷第27題)請描述你最喜歡的課堂學習方式。
工作室成員利用電腦軟件對2595份學生問卷回答的關鍵詞進行了排序,發現在學生描述的喜歡的課堂學習方式中排在前五位的關鍵詞是:小組討論、互動、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同學當小老師。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推論:學生喜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符合學生需求的。
13.(教師問卷第23題)關于“教與學方式”,您最想說的是什么?
這是一道開放性問題,工作室成員將教師的756種不同的回答錄入Word文檔,然后對出現較多的詞匯或觀點進行分析。統計發現教師回答中出現的關鍵詞次數排在前10位的分別是:嘗試、改革、鼓勵、堅持、穩步、適度、困難、分化、考試、評價。
從教師的反饋信息看,目前整個福田區域范圍內“教與學方式”轉變理念的推廣工作已經不再是重點,因為數據顯示:課堂改革的氛圍已經形成。而這些出現頻數最多的關鍵詞在提醒著我們,如何幫助教師解決課堂實施中遇到的實際困惑將是下一步推進工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一句話:現在教師需要的是實際操作方法上的指導。
二、改進建議
根據調查數據的分析,我們給予了以下的建議。
(一)對管理工作的建議
1.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任何的改革都離不開理論的引領和個人專業素養的支撐。從調研數據中我們也了解到一部分教師教育理念陳舊、專業素養差,如果基本理念和教師的基本功都不能過關,根本就談不上改革。因此,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專業修養是永恒的話題和一項長期要開展的工作,建議各學校一定要多給教師提供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與時間,鼓勵教師多參與培訓,多開展教學交流活動,以便提高專業能力。
2.鼓勵教師多讀書
(教師問卷第18題)除教科書、教參、練習冊之外,您每學年平均閱讀( )本有關教育書籍
這是對教師閱讀情況的調研數據,不難看出目前一線教師疲于應付課堂教學與學生學業成績的提升,極少讀書,忽略了智慧的尋求,知識的浸潤。這也直接導致課堂教學缺少藝術和智慧。建議各個學校多建立讀書、教研的交流平臺,以研促教。一些學校開展的教師閱讀沙龍、教育專題閱讀、讀書漂流、讀書筆記、心得比賽活動等就很有價值。
3.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
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經歷模仿、適應、理念實質認同、實際改變、反思調整等多個階段,每個階段取得的成果還會出現反復的現象,如果沒有團隊里各成員的相互支持和鼓勵,很容易讓教師失去堅持下去的勇氣。事實上,調查數據也顯示,教師面對改革缺乏持久性。如何解決教師孤立無援、信心不足的問題?建議學校一定要盡快建立起學習的共同體,讓做得好的教師在共同體中發揮“燎原之火”的作用,促使教師在“教與學方式”轉變中共同學習、共同實踐、共同研討、共同進步,讓教師找到心理上的支撐和依靠。
4.提升教師操作能力
目前教師急需的就是具體操作方式上的指導,應該加強對教師這方面的培訓力度。可以先讓一些有一定經驗的教師針對“預習、合作、探究”等具體操作方式展示常態課堂實際,增強培訓的可操作性。讓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培訓解決困惑,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二)對調控工作的建議
1.給予教師心理上的支持,鼓勵教師積極嘗試,采取“滯后”的評價,給教師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輿論環境。既然是改革就必然會有不足甚至是失敗,學校主管領導要注意保護教師的改革自信心,不宜給教師太大的心理壓力,要學會鼓勵教師完善做法、調整做法,而不是急于對教師的做法進行否定。
2.不要給教師設置太多的條框束縛。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大前提下,“教無定法”,同樣“學無定法”,適合教師和學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學改革中,我認為更應該提倡“百花齊放”,鼓勵教師和學生共同尋求適合自己班級條件和狀況的教與學的方法。
3.指導學生養成傾聽、質疑的習慣。據調研,目前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合作效果不理想,面對合作,學生不能做到傾聽。面對交流,學生不懂、不敢、不會質疑,這就導致合作學習缺乏深刻性。因此,建議教師要專門對學生的傾聽能力、質疑能力進行訓練和指導。
4.減少機械訓練作業,增強操作性、探究性、周期性作業。
5.盡快制訂對教師和學生評價的新方式和新標準。“教與學方式”轉變最好的推動方式應該是評價方式和標準的改變,評價發生變化才能引發本質的行為改變。
6.關注后進生的問題。教與學方式的轉變過程應該把后進生的問題當做一個課題來研究。
教改的路途任重而道遠,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和配合,找到最佳的切入點,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待教育,給教師和學生充足的時間,才能讓我們的教育走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單位 康 黎: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益強小學
張玉彬: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