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
摘 要: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位教師都是藝術家,“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而學生就是我們的“觀眾”。因此,如何使自己進入“角色”,強烈地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產生共鳴,成為我們的忠實“粉絲”,是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地理;塑造;課堂
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張弛有致,調控教法
地理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方設法刺激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把握課堂45分鐘,讓學生心隨“課”動,我想我們應當有效地調控課堂,使我們的課堂張弛有致。而教學方法是否新穎、多樣,也是決定能否有效地實施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教師要克服教學方法模式化的傾向,追求教法的新穎性,如制作模型、多媒體課件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穩定的注意力。教師引路,學生走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思考、討論、訓練、實踐等多種學習活動,獨立地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其次,教師不能總是固守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法,即使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堂堂用、年年用,學生也會感到索然無味,學習情緒低落。要追求教法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根據地理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不斷變化的信息去刺激學生的接受欲望,使學生興趣盎然,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就拿教學導入來說,結合教學內容,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一段嚴肅的時事新聞,一句極富哲理的格言,一首奇麗的小詩,一首動聽的歌等等,都可以讓我或嚴肅、或高亢、或幽默地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經過挖掘加工后的生動、誘人、帶有懸念的新課導言,一上課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對新知識的探究上來。
總之,地理教學方法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才能對地理課堂教學具有穩固的調控功能。
二、圖文并茂,意趣盎然
地理學科是一門具有豐富內涵的學科,它揭示地理知識中的新異之處,可使學生獵奇喜新的心理轉化為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地理知識內容豐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質,近及家鄉遠及全球。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內在的吸引力,向學生描述絢麗多姿的地理事物和現象;或采用直觀手段,在學生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創造地理意境,把學生帶入“想象”的王國中探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然,既然是地理課堂就要突出濃郁的“地理味”,地圖教學是關鍵。可以說,沒有地圖就無法進行地理課堂教學。復雜、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現象,乍一看讓人一籌莫展,但只要我們善于挖掘思考,有效利用地圖,包括地理示意圖表、地理漫畫及素描圖、人地關系相關圖、地理模型圖等,通過掛圖、板圖、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便能生動直觀、清晰明了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再配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和恰當的情感投入,便可以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課堂上,通過識圖、拼圖、填圖、繪圖、聯想分析圖的反復訓練,學生的手、口、腦并用,其觀察力、記憶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諸多能力都可以得到培養、鍛煉和提高。進而,把知識落實在圖上,達到會學、學會、會用的目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致勃勃地積極參與,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膽識和心理素質。
三、隨機應變,彰顯個性
在課堂實踐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來自自身、學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對于這些偶發事件,若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會導致一堂課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教學機智,做到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快速作出反應,當機立斷,及時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化被動為主動,有效地調控地理課堂教學。
有一次,上課鈴響過,我走進教室,發現一位學生正在擦黑板,粉塵彌漫,滿地紙屑,還有不少學生仍大聲吵鬧。我正要訓斥學生,忽然靈機一動:何不借此機會給學生上一節“環保課”呢?于是我便借題發揮,幽默地說:“同學們請看,這里粉塵飄飄,紙屑飛舞,教室吵吵嚷嚷像鬧市。”學生默不作聲,面面相覷。我若無其事地繼續說:“在這種環境中學習能行嗎?”學生答道:“不行!”“那么,怎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環境保護。”這樣,亂糟糟的教室卻成了我借題發揮宣傳環保意識的話題,既教育了學生,維護了課堂教學秩序,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地理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活動,有時學生會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地理學科是講究科學性、準確性的學科,教師不能沒有根據盲目地回答,不答也不行,如何處理呢?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機智了。地理教師運用教學機智,隨機應變地巧妙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也是一種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調控的教學藝術。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應突出“有趣、多能、重情、務實、高效”的特點,教師應通過課堂展示極具個性的教學藝術魅力,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以達到培養人才,適應社會,適應未來需要的目的。
(作者單位 安徽省淮南市淮南二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