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萍
《列車上的“人造屏障”》這一課簡要介紹了墨爾本的輕軌列車上的車況和人們文明乘車的表現,以及熱心的澳大利亞人民自發地利用“人造屏障”化解了小男孩的“撒尿危機”。
復述是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這一要求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還處于實踐階段,必須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展開,同時還應借助適當的方法來完成。
課文的第一部(第1、2節)介紹了墨爾本的輕軌列車的車況及人們文明乘車的表現。此部分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根據所出示的詞語(陳舊 寬敞整潔 舒適快捷 上班高峰 座無虛席 紛紛讓座 環境安靜 閱讀書報 閉目養神 壓低嗓門 竊竊私語),用上“雖然……但是……”“要么……要么……”“不是……而是”說說輕軌的車廂上的景象。通過練習,使學生真切地明白澳大利亞人的文明素養很高,有著良好的公民意識,人人都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德。
課文的第二部(第3、4、5、6節)生動地敘述了我們在一次乘坐墨爾本的輕軌列車時,熱心的澳大利亞人民自發地用“人造屏障”幫助我們化解了小外孫的“撒尿危機”的事情。第5節集中描寫了列車上的素不相識的澳洲人是怎樣幫助我們的,主要寫了一位金發女郎把新買的餅干從聽子里取出,把空聽子給孩子撒尿;一位蓄著絡腮胡子的長者發動了十幾位乘客,在車廂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讓小外孫站在“屏障”里撒尿。
此部分我設計了幾次復述的訓練:
首先,在整體感知部分,在學生弄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結果的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板書和媒體上的這句話(十幾位乘客,在車廂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再加上時間、地點來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本環節旨在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大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接著,請學生讀第3節,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小外孫形成“撒尿危機”的原因。
隨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喝了飲料,沒有廁所,眾目睽睽,緩兵之計),復述小外孫形成“撒尿危機”的過程。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按一定的順序,運用自己組織的語言,將“撒尿危機”的形成原因簡明扼要地講述清楚。這就是“簡要復述”。
其次,第5節圍繞第一句話,講述了兩個事例,具體寫出“撒尿危機”是如何牽動車廂內乘客的心的。請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用概括的語言說說這兩個事例。此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感知作者抓住第5節的結構特點先概括后具體來幫助我們簡要復述課文的內容。簡要復述與我們以前學的詳細復述不同,它一般在時間有限、別人也只需要大致了解事情的經過時運用,要求語言一定要簡明扼要。
由于課前的充分預習,課上我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朗讀思考的時間,班中已有部分學生能借助板書、媒體、關鍵詞、填空,將有關內容復述出來。但是,不能忽視的是,班中仍有一些孩子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我想:課堂教學是面對每個學生的,教師要關注的是每個層面孩子的均衡發展。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呢?如果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每組四位同學先合作來分部分復述課文,有困難的同學在同伴的提示、幫助下,開口練說。交流時,讓一些學有困難生來分部分合作復述故事,再請能力較強的學生來獨立復述課文。這樣一來,每個層面的孩子都能得到鍛煉,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提高。
本課的另一教學重點就是:學會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課文。學會抓住人物神態、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教學中,我讓學生劃出小外孫尿急的有關語句。學生找到了“開頭他還強忍著,只是悄悄地對他母親說:‘媽咪,我想撒尿?!焙汀斑@時被小便憋得面紅耳赤的小外孫,索性哭鼻子,耍脾氣地高聲嚷了起來:‘媽咪,我熬不住,我要撒尿啦!”這兩句。第一句,從“悄悄”這個詞為突破口,讓學生運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說說小外孫為什么要悄悄地對媽媽說。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聯系了第2節,車廂的安靜,聯系了第3節,母親一再提醒告誡,聯系了第5節,不想在眾目睽睽之下提起撒尿的事。在此基礎上,我請學生用上“并且”這個詞,將小外孫悄悄地跟母親說話的兩個原因連起來說一說。第二句抓住“高聲叫嚷,面紅耳赤,哭鼻子,耍脾氣”讓學生了解,在提示語中加上了人物的神態、動作的詞,就能充分表現出人物說話時的心情。品讀這些語句,抓住關鍵詞體會“撒尿危機”,從而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人物情感的變化線索,提升了學習的整體效益。
通過這次錄像課,我的感觸有二:1.對教材的熟悉程度是上出一堂好課的基礎。作為教師,只有在對自己的教材了如指掌的情況下,才能上出好課。2.精心設計教學是上出一堂好課的關鍵所在。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教學成敗主要看教學設計。同樣的內容,不同的教學程序與手段,上出來的效果完全不同。教學內容的流程怎樣,哪個在前,哪個在后,怎樣組織更順、更能適應學生的學習規律、更能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對某個環節的處理,該細膩到什么程度;全課中,有多少說話練習,多少拓展想象,多少小組討論,多少朗讀指導;怎樣的組合能使課堂有高潮、有起伏。我想,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教學藝術吧。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