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井平 葉付勇
摘 要:課堂提問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開發學生智力,提高教學質量,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課堂提問手段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教學
初中語文是初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強調人文性,能夠增長學生的智慧和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打下堅實基礎。隨著新課標的實施,為了適應新的語文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但無論采取什么樣的課堂形式,都少不了課堂提問這種師生交流的形式,所以正確地運用課堂提問的手段,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實現新課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課堂提問要把握時機、次數適中
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時,要做好提前籌劃,不能靈感一來,想到什么就問什么。適時提問,提問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才能達到提問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分析好班級學生學習的情況及學生理解課文的程度來提出階段性合理分布問題,不能把提問集中在某一點或某一段時間里。同時要注意提問的次數,提問次數太少,不能做好和學生間思維的交流,達不到提問的目的;次數太多,學生又會產生厭煩情緒,降低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所以要將課堂提問合理穿插于教學的環節之中,如在講《荷塘月色》這課時,可以抓住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進行提問:“作者這幾天心里為什么不寧靜?”“不平靜體現在哪里?”誘發學生通讀全文,思考討論得出答案。
二、課堂提問要循序漸進、突出重點
課堂提問要抓住教材的整體要求和教學的目的,提問本身要具有一定的思維性和順序性,按知識點的難易循序漸進,把握課文中的難點、重點,將比較難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并注意這些問題間的順序和組合,體現出一定的坡度。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思維的連貫,很自然地跟上老師的思維,深入對課文的理解,只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循序漸進地發問,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積極思考老師的問題,而不能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很難的問題,把學生難住,這樣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此外,提問要有重點,按照教學目的,精心設計教學問題,抓住準確角度切入,突出教學重點。比如在講《散步》時,提問要突出尊老愛幼的主題,從家庭和睦、使命感、責任感等角度進行提問。
三、課堂提問要活躍形式、優化方法
課堂提問要創新形式,單一的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很難提起學生的興趣,如何使提問形式富于生趣、靈活多變是發揮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手段的關鍵。在提問的環節上,要優化提問的方法,可以正問與反問相結合,直接問與間接問相結合,根據學生的特點,營造生動、活潑的提問氛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提問環節上,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轉變成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不出時,老師解答的形式。這樣能夠調動學生參與到提問環節的積極性,通過學生間的提問和交流,能夠發散思維,使老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對于學生間互問互答形式的提問,教師要做好評價,回答完整的,不再重復,并給予適度的表揚;對于學生回答有疏漏的,要進行歸納、梳理,將其補充完整。
總之,做好課堂提問環節的教學,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又能發散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美國教育家S.G.卡爾漢曾經說過:“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見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的重要性,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重視課堂提問環節,充分利用這一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踐行新課標。
參考文獻:
[1]顧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7(23).
[2]張志云.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原則談[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7).
(作者單位 江西省遂川縣黃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