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不同的事物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可是為什么在語文閱讀課堂上,面對同一篇文章,學生的理解、感受總是那么一致呢?痛定思痛:我深刻認識到這里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本來有血有肉的文本,卻在各種教條主義的解剖下,變得支離破碎,分崩離析。只剩下干巴巴的幾根骨頭。如此這般,再好的美文,試問經過這樣的折騰,哪里還有美感?語文課堂哪來興趣,怎有個性?
時代需要創新,時代召喚創新,而創新就需要張揚個性。新時代的課堂更需要創新。作為新時期的教育者,我們更應該放開手腳,打破舊觀念,做一個放手的教育者,讓學生“各顯神通”,這樣一來,建立在思想基礎之上的解讀,必將綻放出燦爛的思想火花,必將百花齊放,凝成豐碩的個性果實。具體做法如下:
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讀書興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啊,試問,文本再好,學生還不了解的情況下,從何談起?更不用說個性理解了。閱讀教學需要學生用心去體驗,加強聯想,善于捕捉信息,并依據個人感悟得出自己的見解。這一過程,教師定要鼓勵學生好好閱讀,隨時隨地讀,讀它個酣暢淋漓。當然只要以文本為依據,哪怕是讀后出現極端的理解,只要有想法并能在文中找出相關信息佐證,教師都要給予肯定。進而,教師要好好地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理解性閱讀。這樣學生才能以“我”為主,養成一種積極主動的閱讀習慣。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讀”將會上升很高的臺階,他們會不自覺地養成理解閱讀的習慣,而他們也會心生愉悅從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二、綻放個性閱讀,激勵創新發現
學生愛讀書了,課堂上就有了積極性,而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有自己的閱讀實踐,借著喜歡和積極性,真正的放手讓他們好好的讀書。進而通過獨立思考與文本對話,感悟文本意義,獲得心理體驗,最終發現新的東西,或是提出困惑或疑問,鼓勵學生深入閱讀思考,發現問題,捕捉感受。閱讀過程中要自信,敢于說“我認為”“我覺得這樣會更好些”……從閱讀中獲得認知體驗、感受喜悅。這樣,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給學生提供閱讀平臺,課堂上,愛讀哪段讀哪段;課下的時候,愛看小說的,讓他們去讀;喜歡散文的,讓他們去看;喜愛詩歌的,讓他們去品……這樣學生定會興趣盎然,學生的閱讀范圍就會大大得到拓展,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張揚。
三、生成探究課堂,綻放個性思維
學貴有疑,而學生的學習需求常常以他們的方式——疑問表現出來,可能這些問題在我們看來是根本不需考慮的,但是我們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全程質疑,憑借問題動態生成的過程,引導學生以不同的生命歷程,提出個性見解,鼓勵自主合作、解決問題,但也允許求同存異,使學生綻放出自主、個性的生命火花。課堂教學就在學生質疑、探究的過程中逐步推進,達到高潮。
四、引導加鼓勵,生成愛的課堂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追求創新,注重的是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的綜合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交流過程中,教師切記自己只是參與者。教師要傾聽,對學生的獨特體驗要尊重和珍視,對有創意的見解要給以肯定和鼓勵,對于一些不當的看法,不能譏諷,要理解和引導,保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及時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讓老師的鼓勵話語成為學生閱讀前進的精神動力。
課堂中要有深入的閱讀,有大膽的質疑,有精彩紛呈、百花齊放的見解和感悟,有教師親切溫馨的鼓勵話語,更有忠實的聽眾,每個人都在參與,每個人都在思考,每個人都在傾聽,每個人都在講述。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 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第五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