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衛(wèi)
摘 要:小學生在聯(lián)系實際生活的任務驅動下,與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就會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擁有攻克學習難關的決心和毅力,從而使得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教學任務;教學過程
我們正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里,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已經(jīng)成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全面深入地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需要。信息技術已經(jīng)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生活化已是大勢所趨。而小學生因其年齡特征,社會經(jīng)驗還不豐富,教師只有將信息技術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
學以致用,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教育目標。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讓小學生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氛圍中學習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學做合一”。創(chuàng)建生活化教學環(huán)境,核心在于教師的課堂教學預案設計要立足于營造學生親切熟悉的生活情景。
如教學“下載圖片”一課時,我了解到數(shù)學課正好學習“軸對稱圖形”這課,于是課前與數(shù)學老師磋商,讓數(shù)學老師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在網(wǎng)上搜集、查閱“軸對稱圖形”的圖片資料。學生置身于具體的學習生活情境之中,并能學以致用,因此特別用心、特別專心,效率也特別高。
二、探究“生活化”教學任務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币虼耍O置生活化的教學任務時,必須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去探究“生活化”的教學任務。
如學完Word后,我結合學校少先隊要求制作手抄報的活動,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電子小報制作競賽”,規(guī)定一個主題,提供給學生一些素材,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把學到的諸如:文檔版式設計、表格制作(建立、編輯、修飾表格)、圖形和圖像處理(繪制、編輯、修飾圖形,圖文混排,插入圖片、藝術字等)等知識綜合運用于電子小報的設計、制作過程中。
三、探究“生活化”教學過程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征,認識事物更多的是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特點,避其所短,揚其所長,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如教學《遨游因特網(wǎng)》一課時,我結合語文課的教學,問學生:“上語文課《九寨溝》時,語文老師讓你們搜集九寨溝的相關資料,同學們都用了哪些方法呢?”學生回答方法很多,如翻閱報紙雜志、請教父母等。我接著說:“其實你們搜集到的資料不算多,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個有著海量信息、包羅萬象的知識大寶庫——因特網(wǎng),你們想去那里了解更多的關于九寨溝的知識嗎?”學生頓時躍躍欲試,此時教師就可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運用關鍵詞在網(wǎng)絡上搜索、查找信息,這樣的學習,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qū)楊廟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