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萬鵬
摘 要: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能否發揮有效性,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通過近幾年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可以從激發興趣,引導自主學習;圍繞目標,突出重點,精心設計問題;明確目標,優化方法等方面入手進行有效教學,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如何在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率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協調發展。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就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有創新精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核心問題是:學生喜歡不喜歡學,會不會學,能否積極主動地學。因此,作為一個一線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性教學的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熟練駕馭教材,賦予歷史生命力
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而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進行雙向交流的過程,歷史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講活教材,增大學生獲取知識的容量,就必須在課前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熟練掌握教材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熟練駕馭教材,賦予歷史生命力。例如,北師大版教材按照“導入框”“正文”“每課一得”“材料閱讀”“自我測評”和“活動建議”等板塊排版,并穿插各種圖片、資料等將知識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面對如此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注重適當取舍、合理調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創設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之一是以學生為本,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與生活閱歷出發,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歷史來源于生活,反映了一定時期的現實生活,所以教師要充分搜集、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元素,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體會進行思考、探討。學生在生活化問題的導入下很容易進入歷史情境,主動去關注人文、探討生活、感悟歷史,從而提高綜合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大危機與新政》這一課時,針對當前學生關注的世界金融危機,我創設了下面的問題情境:有新聞報道說,就美國當前的金融危機來說,同當年羅斯福時期的金融狀況很相似,請分析這種金融危機是什么。如果你是奧巴馬,你要如何擺脫當前的金融危機?學生對這種問題比較感興趣,因為這就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談及的,很多學生紛紛舉手要求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整個課堂討論氣氛濃厚,讓學生感到了學習歷史的興趣,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明確目標,優化方法
有效學習目標應在認真學習課程目標、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而確定。如果教學目標設置不合理、不明確,就會難以完成任務的。只有科學、合理地確立目標,課堂教學才具有有效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明確了教學目標,猶如烹飪選好了材料。如何使材料變成可口的菜肴,需高超的廚藝。科學的教學方法恰似這高超的廚藝。實踐證明,要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科學的教學方法必不可少,運用多種教與學的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中學會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凸顯學生的個性。教師必須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學習空間。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進行初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相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在教學過程中會有一些共同的認識,那就是最終的目標:進行有效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雒啟坤.中學歷史創新教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42-47.
[2]趙克禮.中學歷史教育實習行動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35-140.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鄧村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