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砫宇
摘 要:論語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比绾巫寣W生不僅好學,而且樂學,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態勢,這是為人師者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信心;閱讀
一、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不失時機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生以其年齡特點一般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持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它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例如:有的小學生在課上把五顏六色的課本一頁頁撕下來做紙飛機。這時,教師若不了解孩子的特點把這看成淘氣、搗亂,對孩子采取批評、冷淡、不理睬的態度,就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挫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
二、情景設置,激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中,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為學生學習創設情景,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相信每一位學生通過努力都可以有所發展。小學生年齡還小,想讓他們一節課都聚精會神的聽講對他們來說難度太大了,必須要設計與教學相關的情景,讓他們融入教學的環境中來,在不知不覺中學習,這樣既活躍了課堂,學習效果也很好。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很強,他們從學習中得到了表揚,會更加得意,更加用心地去學,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從而形成滋育創新意識的土壤。
三、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籍,豐富閱讀體驗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不無道理。一個不喜歡看書的人是難以寫出一篇好文章的。朱熹在《觀書有感》中也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W生也需要給自己的大腦注入新鮮的、具體的素材,才能“言而有物”。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將課外閱讀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的視野開闊了、信息增加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因語文課枯燥乏味而感覺到上課沒意思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和利用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在認識沖突中,自信心又得到增強,滿懷信心地投入新的學習中去。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的自信心成為了產生創新意識的不竭動力。
(作者單位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盤龍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