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佑至
自亞當·斯密以來,經濟學家的工作就是解釋人類的行為,而不是創造現實。通過他們的工作,我們知道,人類的經濟行為以及相關的組織、制度乃至文化,可以說多種多樣,然后自然而然地發生了比較。就個人而言,合理的行為使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富有,就社會而言,有些社會組織經濟活動比其他社會更有效率,長期看來也更可持續。經濟學家還解釋了為什么會有這些差別。
驅動經濟學家進行學術研究的動力,與其他科學并無二致。世界上有癡迷于觀測天體運動的物理學家,也有癡迷于探究人體器官運作的醫生,和他們一樣,經濟學家從事研究,首先往往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好奇心。如果說經濟學家通過自己的研究,竟然改變甚至創造了某些現實,乃是知識本身的性質使然。這樣的例子并不罕見,美國經濟學家羅納德·哈里·科斯就是其中一個。
剛剛以102歲高齡去世的科斯,因為關于產權和交易成本的理論,獲得過1991年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曾為這個理論——經濟學界稱作“科斯定律”,寫下一句概要性的斷語:“清晰地界定權利是市場交易的前提?!敝Z獎委員會提到,科斯在《企業的性質》和《社會成本問題》兩篇論文中集中闡釋了這一理論。諾獎委員會沒有提到,科斯在題為《聯邦通信委員會》的論文中否定了某些被看作理所當然的政府管制。比如美國政府為了改變無線電通訊頻率的混亂狀態而進行的管制??扑怪赋?,政府管制并無必要,只要無線電頻率有清晰的產權,就可以通過市場交易改變混亂狀態。美國人根據他的理論,改進了無線電頻率分配系統。如今方興未艾的全球碳排放指標交易系統,也是這一理論的產物。在中國,科斯的同行認為,這一理論很好地解釋了中國何以能在過去30多年里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經濟活力。
中國的經濟改革,是從確定農民對土地的長期使用權開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打破了農業領域的集體化和計劃經濟政策,釋放了農民的積極性,類似舉措隨后擴散到城市和工商業部門。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多數時間,政府減少了對經濟活動的管制和干預,國有企業在經濟總量中的占比不斷下降,由此釋放出的市場空間,刺激了私人企業的興起。
私有產權與社會主義制度如何共存,曾經是困擾中國多時的問題。這導致中國的經濟改革之路充滿了波折和反復,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有力地支撐了科斯定律的解釋力。2001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這一條文寫進了憲法。盡管憲法條文也會面臨被架空的危險,但中國政府借此表明了堅持明確和保護私有產權的態度,對不時出現的意識形態爭議做出了最直接和有力的一次回應。
1910年,科斯生于倫敦,1932年畢業于倫敦經濟學院,1951年移居美國,1964年進入芝加哥大學任教。自從他27歲時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經濟學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扑拐J為,經濟學家忽視交易費用的存在,就像物理學家不知道摩擦力的存在——盡管物理學家可以在假設摩擦力為零的條件下進行研究,但前提是他們承認摩擦力的存在。那些與交易費用有關的社會組織和制度:企業、政府以及法律,從此成為經濟學分析的重要變量。
因為強調法治對于經濟活動的重要性,科斯成為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這使得科斯對中國的意義更為特殊。由于土地、財政等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對私人財產的侵犯,至今困擾著中國——在某種程度上,計劃經濟也許從來沒有真正遠離中國。
科斯沒有到過中國,但他對中國的關注眾所周知。不止在一個場合,他對中國已經取得的經濟成就表示高興,但也提醒中國,必須保持思想自由和競爭,才能提升勞動生產率,應對人力成本不斷升高的現實。這段話可以說是科斯的學術遺言,也是他留給中國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