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9月8日東京時間凌晨1時,新宿都廳市民廣場聚集了約2800名日本市民。此后有800名年輕人加入進來,他們用人體組成英文“THANK YOU”。這一整天,日本各家電視臺反復播報申奧成功的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東京都知事豬瀨直樹的鏡頭也不斷回放。就連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也推出“特別號外”。
日本奧申委的官方消息認為,2020年東京奧運的經濟效果為3萬億日元。其中包括2020年的建筑業新增產值以及15萬人的就業機會。9月8日,某家咨詢公司的經濟學家甚至對電視記者說,3萬億的數字太保守,東京奧運的間接效果可達130萬億日元。
其實這次奧運舉辦權對日本而言如囊中之物。這是因為兩個“強敵”均有致命弱點。土耳其國內政情不穩,加上與鄰國敘利亞交惡,社會治安無法保證,這就犯了申奧大忌。西班牙則存在兩個問題,一是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人們記憶猶新,時空距離都太近;其次是經濟狀況不佳。
而在財政、安全兩方面,日本則都是無懈可擊的。與此同時,日本還汲取了2016年申奧失敗的教訓,此次申辦借鑒了舉國體制。因為這一次申奧,東京并非沒有隱憂,即東京電力公司隱瞞福島核污染水泄漏的問題,這一丑聞曾令世界輿論大嘩。不過上周安倍晉三大包大攬,宣布政府全額負擔污染水處理費用,而且在投票前的記者會上,他信誓旦旦地說“福島的污染水,決不會影響運動員健康,不會影響東京奧運會”等等。安倍的這一表態,為東京增分不少。
對于東京奧運,日本對其經濟影響力寄予厚望,尤其是建筑行業。安倍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說,希望這次東京奧運能成為日本經濟的起爆劑,使15年來的經濟低迷狀況一掃而光。安倍內閣已宣布將為奧運投資45億美元,盡管與倫敦奧運花費的139億美元和北京奧運花費的430億美元相比這一數目并不算高,但日本選擇低調是明智的。因為即使東京奧運最后超支,也不會導致日本債務問題進一步惡化。
不過,究竟采取何種方式刺激經濟,日本輿論眾說紛紜。高速增長時代大規模基礎建設的思路,顯然不適合今天。當下日本社會結構已然變化,人們對高速公路、大型公共設施避之唯恐不及。再加上人口萎縮、消費不振,對于應設計怎樣的奧運方向,今天的日本其實并無定論。
目前,日本民眾對未來的經濟前景仍然非常謹慎,這導致日本消費支出和家庭支出無法維持穩定。因此此次申奧成功,并非所有的日本市民都很開心。反對派認為,奧運經濟效果僅是暫時性的,因為利用者越來越少,各種基礎社會投資可能將無法收回。而且,日本財政基礎因高齡化、人口減少因素將更加脆弱。如果舉辦奧運,將會導致雪上加霜的效果。
為此,此次東京奧運會推出一個“簡約”的概念,意思是將85%的運動場館安排在8公里圈內,這樣可盡量減少市民和游客的交通負擔。
日本輿論長期以來都認為,這個國家需要一個刺激,以喚醒停滯的經濟。同時,也需要感動,來喚醒年輕一代。顯然,申奧成為振奮日本人的一個手段。
日本走向更加開放和理性的道路,對日本本身和世界都有好處,東京獲得奧運主辦權在促使日本走向理性方面將起著積極作用。如果安倍政府能成功讓日本擺脫經濟滯脹,2020年的東京奧運或將成為日本展示經濟力量復蘇形象的舞臺。但海外輿論也認為,日本期待通過奧運會重拾民族自豪感時,也勿忘顧及鄰國的感受,對歷史應有正確的態度。